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整合超声评估在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4月30日所有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成人机械通气超过24h且临床判断将进入撤机程序的患者。对纳入人群均进行床旁整合超声评估,监测内容:心脏超声、肺部超声失气化评分、膈肌超声以及下腔静脉超声监测。根据整合超声监测信息、撤机结局、预后分析困难或延迟撤机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机械通气患者59例,其中26例简单撤机,33例困难或延迟撤机。困难或延迟撤机组患者血磷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简单撤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简单撤机组比较,困难或延迟撤机组患者RSBI、肺部超声失气化评分、IVCmax显著升高,DM、DVC、TF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超声失气化评分、TF是困难或延迟撤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22;AUC=0.837、0.770)。结论:床旁整合重症超声可为撤机前高危因素筛查提供依据,能准确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阿奇霉素治疗阴性菌高危因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阴性菌高危因素CA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其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促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测定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促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治疗后WBC及血清PCT、CRP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阴性菌高危因素CAP疗效较好,可较好改善患者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细菌清除率,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发病初期血糖的变化,以了解此类患者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既往无糖尿病史并发NSTEMI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2~7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进行空腹血糖浓度测定,并在第7天行OGTT。结果:86例患者中,新诊断为糖尿病者28人,糖调节受损者39人,糖代谢正常者19人。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260,P=0.014,在校正其它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3.55,95%可信区间2.114~11.126,P=0.012。结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NSTEMI患者大多合并有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67人,77.9%),需及时进行OGTT,以明确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糖代谢正常者一般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持续高血糖是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苏景强  林桂仪 《吉林医学》2013,34(18):3544-3545
目的:研究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行CRRT,分析CRRT治疗12 h、24 h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包括HR、RR、PaO2、SvO2、LVEF等。结果:CRRT治疗12 h、24 h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得到好转,HR、RR、PaO2、SvO2、LVEF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用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苏景强  罗邦军  林桂仪 《海南医学》2013,24(19):2894-2896
目的 观察当胺碘酮治疗心室电风暴效果不佳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发生心室电风暴且均使用胺碘酮治疗但效果不佳的16例患者,在使用胺碘酮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分析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有9例(5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未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3例(18.8%)患者仍有短阵室速发作,但室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2例(12.5%)患者仍有室颤发作1次,再次电复律后无室速或室颤发作,2例(12.5%)患者反复室颤发作不能控制而死亡.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心室电风暴总有效率为87.5% (14/16).16例病例中,1例(6.3%)病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6.3%)病例出现低血压.结论 对胺碘酮治疗效果不佳的心室电风暴,应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指导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12月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以PCT≥0.5 ng/mL或CRP>10 mg/L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指征;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WBC、PaO_2、SaO_2、PA、体温、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WBC、体温、CRP、PCT均显著降低,PaO_2、SaO_2、PA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1.4±3.5)、(25.5±2.9)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14.7±4.6)、(19.8±6.3)d,住院费用为(33 826±3 025)、(42 043±4 416)元,抗菌药物费用(7 263±896)、(9 704±91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CRP、PCT在指导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可以达到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相当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与重症肺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2013年住院82例重症肺炎的病例资料,统计出院时的死亡率、存活率,并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APACHEII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结果出院时重症肺炎患者的存活率为59.76%,死亡率为40.24%。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分别为(21.85±6.50分)、(3.81±2.43 mmol/L)、(3.68±3.09 ng/mL),而死亡组分别为(25.24±7.15分)、(5.42±3.76 mmol/L)、(5.48±4.15 ng/mL),三者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降低,死亡组患者相反。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呈正相关。存活组、死亡组治疗第3、7天后三组间相比,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对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力学、Th17与Treg细胞因子失衡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及撤机前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气道峰压(PIP)、呼吸做功(WOB)、气道阻力(Raw)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比较2组治疗前后Th17与Treg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乳酸(Lac)及p H值}、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Murray肺损伤评分变化情况,以及2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包括体温、肺部湿啰音及肺部致密影)、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包括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CRP)]、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撤机成功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及撤机前呼吸力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IP、WOB及Raw水平均降低(P0.05),Cdyn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及撤机前对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2组治疗后Th17与Treg细胞因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FN-γ、IL-6及IL-17水平均降低(P0.05),IL-4、IL-10及TGF-β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各细胞因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O_2)、Sa O_2、氧合指数及p H值水平均升高(P0.05),p(CO_2)及Lac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p(O_2)、SaO_2、氧合指数及Lac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Murray肺损伤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Murray肺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千金苇茎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对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抑制Th17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促进Treg细胞抗炎细胞因子释放,恢复Th17与Treg细胞比例平衡,降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Murray肺损伤评分,促进临床症状及血液指标恢复正常,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DSA引导下注射两种常用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对比格犬下肢隐静脉血管璧的组织学损伤。 方法:成年健康比格犬12只,随机分为聚多卡醇组和鱼肝油酸钠组,每组6只。DSA透视下行隐静脉造影,聚多卡醇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注射1%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鱼肝油酸钠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注射5%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注射后30 min、2 d及28 d,采集隐静脉标本进行HE和Massion染色,光镜下对比观察犬隐静脉血管壁内皮及中膜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两种泡沫硬化剂均可致犬隐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和中膜增厚;注射后30 min,两组病理上均可见内皮细胞部分丢失,中膜层平滑肌增厚,组织学未见明显差异;注射后2 d,聚多卡醇组的中膜损伤率高于鱼肝油酸钠组[(63.6±9.4)% vs.(49.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8 d,两组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中膜层平滑肌增厚,甚至延伸至外膜。聚多卡醇组血管壁内皮脱失率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中膜厚度随时间延长增大,鱼肝油酸钠组血管壁内皮脱失率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中膜厚度随时间延长增大。 结论: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均可对血管内皮和中膜造成损伤,长期对血管作用均产生胶原纤维化,聚多卡醇对血管产生纤维化的作用较鱼肝油酸钠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