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少锐  吴健慧 《广东医学》2006,27(7):1037-1038
目的 分析自发性气胸在肺复张过程中的并发症,以提高诊断与抢救水平。方法 对18例气胸在复张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肺复张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有3种,即闭合性生气胸变为张力性气胸,出现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RPE),前2种预后良好,均痊愈出院,RPE有2例(50%)死亡。结论 对张力性气胸与RPE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2.
商陆抗病毒蛋白对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AP处理HCV感染细胞模型(HCV-HepG2),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内HCV RNA,以不同浓度的α-2b干扰素(IFNα-2b)处理同样的细胞模型作为对照。结果:经PAP处理后各模型组细胞内HCV RNA含量于48小时、96小时和144小时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上清液中HCV RNA含量在48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96小时和144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AP对HCV的抑制作用随PA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用IFN-α2b处理HCV—HepG2模型亦得出类似的结果。两者均以第48小时的抑制率最高。但在96小时、144小时时PAP对细胞内HCV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FN(P〈0.05,P〈0.01)。结论:PAP对HC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HCV复制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α2b。PAP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纠正低蛋白血症对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 2019 年3月~2021 年3 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56例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28例。给予两组2HRZE/4HR抗结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对照组仅接受抗结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DILI发生时,给予护肝治疗。在治疗结束时,评定临床转归,进行痰培养和肺部CT检查。结果 观察组结核治愈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肺部病变吸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DILI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在DILI发生时,7例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5.2±4.9)g/L,显著高,15例对照组【(29.6±4.9)g/L g/L,P<0.05】,而血清TBIL水平为(33.6±5.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6.6)μmol/L,P<0.05】;在护肝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ST、ALT、ALP、TBIL和TBA水平分别为(39.4±9.8)U/L、(35.1±10.8)U/L、(98.6±16.2)U/L、(17.4±4.6)μmol/L和(81.3±13.7)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8±9.9)U/L、(78.0±13.8)U/L、(133.7±22.9)U/L、(26.5±6.8)μmol/L和(96.9±16.4)μmol/L,P<0.05】。结论 补充人血白蛋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于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能够提高结核治愈率,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负荷量苯巴比妥及持续静脉滴注地西泮治疗新生儿破伤风(N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2010年在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治疗的63例破伤风新生儿按不同抗惊厥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圊顾性分析负荷量苯巴比妥20mg/kg肌注联合地西泮10mg/(kg·d)维持5灿g/(kg·min)静脉泵注治疗NT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抗惊厥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对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负荷量苯巴比妥及持续静脉滴注地西泮治疗NT与传统方式比较,其痉挛控制时间快,住院时间短,肺炎、痉挛窒息、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治愈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苯巴比妥及持续静脉滴注地西泮治疗NT效果好,优于传统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h1/Th2、Tc1/Tc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分别比较急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慢性轻、中、重度肝炎IFN-γ、IL-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肝炎Th2、Tc2细胞高于急性肝炎(P<0.01;P<0.05);相对于轻度组,中度Th1、Tc1以及重度组Th1、Tc1均有升高(P<0.01),相对于中度组,重度组Th1、Tc1亦有增高(P<0.05;P<0.01)。结论乙型肝炎外周血Th2、Tc2与炎症慢性化有关;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活动程度的加剧Th1、Tc1细胞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1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61例,B级53例,C级59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肝硬化患者DPv、Dsv增宽,VPvVsv减慢,Qsv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QPv在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Child C级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超测量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妊娠期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育龄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比较,比较她们的病因、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及发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妊娠期肝炎以乙型为主,随妊娠周数增加,肝炎发病率增加,妊娠期肝炎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白蛋白(ALB)显著降低,并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妊娠期肝炎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炎临床特点与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有所不同.患者的处理需视不同的病程、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炎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1~2004年收治的经确诊为药物性肝炎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均有肝功能损害,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黄疸,部分病例有嗜酸球增高、皮疹.结论药肝大多预后好,少数可导致急性肝衰竭.应重视抗结核药及部分中草药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甲亢及其治疗与病毒性肝炎互相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耿龙  肖湘明  林少锐 《河北医学》2007,13(10):1140-114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的影响,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对甲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病毒性肝炎48例,单纯甲亢45例及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38例,分别比较各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病毒性肝炎对甲亢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比单纯甲亢及单纯病毒性肝炎都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甲亢治疗能改善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比单纯甲亢血中T3、T4升高明显,导致甲亢加重。结论:甲亢能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淼患者血清铁虿自(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mA)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sF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显著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sF。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T—Bil、PT、TBA呈显著正相关,与A1b、ALT、AST、CHE呈显著负相关。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存活者,随着病情逐渐好转,sF逐渐下降;死亡者随着病情逐渐恶化,sF逐渐升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程度越严重,sF升高越明显;动态测定sF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