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吸氧、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抑酸、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SS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加用PGEl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体征缓解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5、7 d血淀粉酶下降更明显,治疗后2、3、5、7 d血钙上升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10.5%,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联合应用PGEl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SS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SLE患者CVD患病率情况和病变特点,并寻找SLE患者CV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e GFR(MDRD方程计算)、SLEDAI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SLE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表现者(蛋白尿、血尿、或细胞管型等),诊断为狼疮性肾炎(LN),根据患者住院资料记录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结果 不同年龄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VD患病率,19岁以下,20-39岁,40-59岁,60岁以上分别为6%,9.5%,15.0%,19.9%。在所有259例患者中,合并CVD的有26例,患病率达10%。CV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p=0.002)。26例CVD患者中,左心室肥厚6例(23.1%),充血性心力衰竭13例(50.0%),脑卒中5例(19.2%),心绞痛1例(3.8%),外周血管疾病1例(3.8%)。和非CVD患者比较,CVD患者的狼疮病程及激素使用时间均明显长于前者(p=0.002,0.026),收缩压也高于前者(p=0.0006)。但是合并CVD的狼疮患者e GFR明显低于前者(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收缩压、病程、e GFR、血清补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活动度是SLE并发CVD的危险因素(p=0.033)。结论 SLE患者CVD患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病程、疾病活动度、收缩压、e GFR、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补体C3是SLE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单纯东莨菪碱(对照组)及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氨、MDA、SOD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氨水平[(211.4±32.2)μmol/L]、MDA水平[(4.4±0.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47.3±8.6) U/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醋保留灌肠联合东莨菪碱可以有效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11月未开始血液净化治疗或规律采用血液透析≥3个月且年龄跃18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形成和(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为动脉粥样硬化组,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及夜间平均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结论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良好,可指导临床医生早期干预,解除血压异常对慢性肾病的影响,解除可能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74例缺血性结肠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予禁食2~4d、静脉补液、丹参注射液疏通循环、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丙氨酰谷氨酰胺。观察记录腹痛缓解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天数及病程第2周、第4周结肠镜下痊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缩短腹痛时间、加快大便潜血转阴性、减少住院天数和提高2周肠镜下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缺血性结肠炎,可提高肠镜下痊愈率,是临床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在糖尿病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了 15例肾功能不全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并与年龄匹配的 15例临床DN期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肾功能不全期DN患者搏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 (RI)高于临床DN期患者P <0 .0 1和 0 .0 5 ,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低于临床DN期P <0 .0 5和 0 .0 1。与正常组比较 ,二期DN的PI、RI明显增高P <0 .0 1,肾功能不全期DN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降低P均 <0 .0 1,临床DN期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P <0 .0 5 ,舒张末期流速降低P <0 .0 5。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预测肾脏损害和判断肾功能不全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急诊)胃镜证实为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去氨加压素组、奥曲肽组及联合治疗组。结果:去氨加压素组(A组)止血有效率为67.5%,奥曲肽组(B组)为90.3%;联合治疗组(C组)为96.8%;A组与B组比较P〈0.01,A组与C组比较P〈0.0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效果显著,与去氨加压素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更安全,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及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厄贝沙坦组,瑞格列奈组20例,瑞格列奈+厄贝沙坦组21例。观察各组内及两组间治疗前后FBG、2hBG、HbAlc、UAER、BUN、Scr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两组FBG、2hBG、HbAl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2hBG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瑞格列奈联合厄贝沙坦较瑞格列奈单独作用HbAlc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UAER、BUN、Sc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均低。结论瑞格列奈降糖疗效肯定;厄贝沙坦联用瑞格列奈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洛赛克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洛赛克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再出血、止血时间、输血量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之间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再出血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以及输血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发生不良反应,但在未采取措施情况下,可自行缓解,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再出血率低,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普宁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手术证实的44例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表现,重点观察病变活动期及缓解期情况。结果:44例CD,病变活动期32例,缓解期12例,活动期指标:肠壁分层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内水肿带、中重度强化、木梳征、淋巴结肿大、肠瘘、蜂窝织炎,发生例数分别为:27(84.4%)、24(75.0%)、12(37.5%)、30(93.8%)、10(31.3%)、18(56.3%)、15(46.9%)、13(40.6%);缓解期指标:肠壁单层增厚、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肠壁内脂肪、脓肿、炎性肿块,发生率分别为:8/12(66.7%)、10/12(83.3%)、4/12(33.3%)、8/12(66.7%)、5/12(41.7%)。结论:CT小肠造影在活动期CD中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