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邱少钊  林全阳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134-136, 141
目的 分析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治疗老年全麻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6—12月期间接诊的126例行全麻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治疗,研究组患者托咪酯联合丙泊酚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期间进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指标检查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镇静效果,苏醒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指标意识与集中能力、语言能力、定向能力、计算能力、记忆力、推理能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指标检查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指标意识与集中能力、语言能力、定向能力、计算能力、记忆力、推理能力检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70%(P<0.05)。 结论 采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治疗老年全麻支气管镜检查,能有效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并能减少患者苏醒后发生认识功能障碍的情况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肱骨近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法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行解剖标志定位的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体积描记指数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80例静脉麻醉下行择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SPI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SPI组根据手术体积描记指数调整丙泊酚的靶浓度,使手术体积描记指数维持在20~50范围内,常规组根据医生经验调整丙泊酚的靶浓度,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记录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PI组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恢复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P<0.05)。与给药前(T0)比较,两组意识消失时(T1)和电切时(T2)时的MA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而与T1比较,两组T2时的MAP和HR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组比较,SPI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体积描记指数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运用能够减少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张进  林全阳 《安徽医药》2006,10(12):949-949
我院在2004~2005年经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用于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菲心脏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5 ~ 50岁,体重57 ~ 76 kg,ASA分级Ⅰ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E0.5组、E0.7组、E0.9组和E1.1组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5、0.7、0.9、1.1μg/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后,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组当效应室浓度分别达0.5、0.7、0.9、1.1 μg/ml时开始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前即刻、喉镜置入时、气管插管后1、3、5 min时记录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记录麻醉诱导期间肌阵挛、注射痛、脑电爆发性抑制(BS)的发生情况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E0.5组比较,E0.7组乌拉地尔使用率降低,E0.9组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使用率降低,BS发生率升高,E1.1组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使用率降低,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及BS发生率升高(P<0.05);与E0.7组比较,E0.9组BS发生率升高,E1.1组阿托品使用率和BS发生率升高(P<0.05);与E0.9组比较,E1.1组B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间AAI值、肌阵挛和注射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的适宜靶浓度为0.7 μ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复合全麻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行胃肠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SG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d胃肠道功能,术前、术后2d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T)]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38.98±7.41)min、(33.64±4.13)min、(24.18±7.02)min、(33.16±5.04)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6.10±8.19)min、(51.81±5.07)min、(30.64±6.41)min、(54.29±4.91)min(P<0.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IL-6、MDA、SOD、COR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GB复合全麻可促进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患者异氟醚吸入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15 min开始以3 L/min氧流量(高流量)洗人,12 min后调整为0.5 L/min氧流量(低流量)维持,调节异氟醚挥发罐刻度,使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为0.8 MAC、1.0 MAC和1.3 MAC,每个浓度维持20 min,分别于诱导前(基础状态)、诱导后即刻、吸人异氟醚前即刻、高流量洗入3 min、6 min、9 min、12 min及低流量维持期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8 MAC、1.0 MAC、1.3 MAC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AAI.结果 与吸入异氟醚前即刻比较,高流量洗人期AAI降低,且高流量洗人期AAI逐渐降低(P<0.05).低流量维持期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8 MAC、1.0 MAC和1.3 MAC时,随浓度的增加AAI逐渐降低(P<0.05),在此范围内AAI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96(P<0.01).结论 AAI可用于监测患者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年龄3~8岁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SK组)和氯胺酮组(K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K组相比,SK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分析其对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非心脏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 ~ 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即E0.5组、E0.7组、E0 9组、E1.1组,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5μg/mL、0.7μg/mL、0.9 μg/mL、1.1 μg/mL.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开始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当效应室浓度达到0.5 μg/mL、0.7μg/mL、0.9μg/mL、1.1 μg/mL时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喉镜置入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AI、脑电暴发性抑制指数(BS).结果 4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AAI的变化趋势一致,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后AAI值明显下降,T1时AAI值明显低于T0时(P<0.01),随后各时点AAI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P<0.01),T2、T3时MAP、HR比T1时明显升高(P<0.05),E0 9组和E1.1组部分患者出现BS,E1.1组B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AAI能反映靶控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但不能敏感地反映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后颅窝手术的患者分成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F组于切皮前10min及缝皮前10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10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5、10 mL的脂肪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24 h的血压,心率、呼吸及VAS评分、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术后4 h的血压、心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后颅窝手术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