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下肢骨折术后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折术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布托啡诺镇痛,B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C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3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12、24h的VAS、Ramsay评分,C组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力求找到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的患者按来检查的顺序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甲组:NS0.1ml/kg+异丙酚,乙组:瑞芬太尼0.25μg/kg+异内酚,丙组:瑞芬太尼0.5μg/kg+异内酚,丁组:瑞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胃镜检查前经静脉注射;注射前、后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记录麻醉起效、维持和苏醒时间,对胃镜检查中低血压、呼吸暂停、体动等不良反应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结果甲组体动发生率为46%,比乙、丙、丁组的12%、14%、10%明显偏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丙组和丁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58%、36%、56%,比乙组的16%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丁组低血氧发生率分别为42%、40%,比乙组的10%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丁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48%、50%,比乙组的14%明显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0.25-0.5μg/kg联合异丙酚的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苏醒过来,并且副反应较少,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安全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R1、R2、R3、R4组),在气管拔管前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R1为0.02 μg/(kg·min)、R2为0.04 μg/(kg· min)、R3为0.06 μg/(kg·min)、R4为0.08 μg/(kg· min)];观察拔管用药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血压(BP)、心率(HR)以及拔管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T2、T3时刻BP及HR较T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4恢复至基础水平;R1各时间点的BP、HR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2、R3及R4组T2及T3的BP、HR明显降低(P<0.05),T5后无明显差异(P>0.05);与R1组相比,R2、R3及R4组T2及T3的BP、HR降低(P<0.05),R4组在T4时间点HR仍旧低于R1(P<0.05);对照组拔管后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各组(P<0.05);随着瑞芬太尼剂量加大,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上升.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拔管前静脉推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预防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拔管后的不良反应,瑞芬太尼0.04~ 0.06 μg/(kg·min)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脊髓胶质细胞对疼痛不产生任何影响.但激活的胶质细胞及其释放的促炎症物质,特别是促炎症细胞因子有增强疼痛效应.然而胶质细胞如何被激活是一个关键问题,神经元-胶质细胞间信号分子可能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Ⅲ级的全麻病人,术前30分钟东莨菪碱和鲁米那肌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结合表面麻醉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做到充分通气、镇静和镇痛,严密观察血压,若NBP高者则用硝酸甘油降压;心动过速者应用美托洛尔;术后PCEA/PCIA(自控镇痛)镇痛及适度镇静下拨管。结果本组术中利用硝酸甘油降压共22例,血压大部分较平稳;心动过速16例,美托洛尔静脉治疗后正常;室性早搏者5例,加用利多因治疗后正常;经积极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5例NBP超过麻醉前30mmHg,加强PCA镇静镇痛后能下降;窦性心动过速20例,美托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组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均治愈出院。结论高血压病人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选择合理用药及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保障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人全身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3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Ⅲ级的全麻病人。术前30分钟东莨菪碱和鲁米那肌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结合表面麻醉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做到充分通气、镇静和镇痛,严密观察血压,若NBP高者则用硝酸甘油降压;心动过速者应用荚托洛尔;术后PCEA/PCIA(自控镇痛)镇痛及适度镇静下拨管。结果 本组术中利用硝酸甘油降压共22例,血压大部分较平稳;心动过速16例,美托洛尔静脉治疗后正常;室性早搏者5例,加用利多因治疗后正常;经积极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5例NBP超过麻醉前30mmHg,加强PCA镇静镇痛后能下降;窦性心动过速20例,美托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组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均治愈出院。结论 高血压病人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选择合理用药及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保障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比较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择期行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用罗哌卡因,对照组用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与恢复以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最大阻滞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副作用与对照组相似;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比较长,最大Bromage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感觉神经阻滞相似,运动神经阻滞弱且恢复迅速。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麻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椎管内联合麻醉相同剂量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适合行椎管内联合麻醉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3组,0.75%左布比卡因2ml(15mg),A组注药速度10s;B组注药速度20s;C组注药速度30s。并记录麻醉阻滞平面达T10时间;腰麻最高平面时间;腰麻后30minMAP(平均动脉压);需追硬外麻用药例数。结果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穿刺部位、体位相同,均为同一人操作。B组麻醉效果最佳,阻滞平面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无需追加硬外药。结论0.75%左布比卡因2ml椎管内联合麻醉注药速度以20s为宜。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脊髓胶质细胞对疼痛不产生任何影响.但激活的胶质细胞及其释放的促炎症物质,特别是促炎症细胞因子有增强疼痛效应.然而胶质细胞如何被激活是一个关键问题,神经元-胶质细胞间信号分子可能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