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评价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自动测量装置测定baPWV。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n=28)、IMT增厚组(n=42)和斑块形成组(n=34)。根据动态血压参数按照文献方法计算AASI,比较三组的动态血压指标、AASI及baPWV,并对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AASI、baPWV与颈动脉IMT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4 h脉压(24 hPP)在IMT增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AASI、baPWV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AASI及baPWV均呈正相关(r=0.604、0.587,P<0.01),AASI与baPWV呈正相关(r=0.0567,P<0.01)。结论24hPP、AASI以及baPWV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但AASI是更简易的评价早期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袖带加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有效的药物常规治疗。其中,等长收缩组:通过握力器诱导上肢肌肉等长收缩,收缩强度为最大等长收缩强度的40%—50%,从而造成肢体骨骼肌短暂可逆的生理性缺血。袖带加压组:通过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mm Hg的压力值压迫上臂主要供血血管,形成骨骼肌暂时可逆的生理性缺血。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的时间跨度3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lection traction,LVEF)、无氧阈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VEGF、NO、SBP、DBP、LVEF、无氧阈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等长收缩组、袖带加压组、对照组分别有1、2、2例失访;等长收缩组和袖带加压组患者的VEGF、NO、LVEF、无氧阈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比对照组小幅度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等长收缩组与袖带加压组患者经3个月干预后的VEGF、NO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等长收缩组患者的LVEF、无氧阈高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每次干预过程中,等长收缩组患者的舒张压较干预前升高(P0.01);收缩压也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袖带加压组患者干预时较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和血压计袖带加压训练均能形成可控性骨骼肌的生理性缺血,经过3个月干预后,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VEGF和NO升高,增加了促进冠脉侧支循环新生的可能性;同时LVEF和无氧阈增加,反映心功能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而等长收缩训练组在降压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