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白光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的UC患者共107例,其中98例经放大内镜检查。分析白光内镜下评分与放大内镜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两者不同分级下超声内镜测量的肠壁厚度和放大内镜下炎症程度。结果 UC患者白光内镜下评分与放大内镜下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性(rs=0.71,P<0.05)。超声内镜下肠壁总厚度、黏膜层厚度、黏膜下层厚度与白光内镜下炎症程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0.67、0.72、0.63,P均<0.05)。依据放大内镜下UC黏膜表现分级为Matts Ⅰ级(27例)、Matts Ⅱ级(36例)、Matts Ⅲ级(24例)、Matts Ⅳ级(11例),超声内镜下肠壁厚度肠壁总厚度、黏膜层厚度、黏膜下层厚度和固有肌层厚度与放大内镜下不同炎症程度均无相关性(rs分别=0.28、0.39、0.25、0.30,P均>0.05),随着UC患者结肠炎症程度的加重,肠壁各层次间清晰度会发生变化,Matts Ⅲ~Ⅳ级患者肠壁各层次间的可辨...  相似文献   
2.
杨黄欢  王霄一  杨勇  丁敏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5):327-328,34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1组为血白蛋白〈20g/L,共58例,2组为血白蛋白〉20g/L,共62例,另选取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另外,根据有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将120例患者再分为两组,A组为继发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组,共29例,B组为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共91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FIB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FIB升高程度与血白蛋白降低程度有关,1组血FIB明显高于2组(P〈0.05);肾病综合征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者血FIB,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D-二聚体升高程度较未形成血栓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点,且升高的程度与血白蛋白降低程度有关,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者血FIB、D-二聚体较未继发血栓形成者高,可作为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性指标之一。此过程中,血脂水平升高可能有协同作用,加速血栓发生发展,因此早期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杨黄欢  胡奕  危贵君 《浙江医学》2018,(10):1125-1126,1132
目的观察结肠镜检查前预防性静脉注射间苯三酚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行常规结肠镜检查的48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4组(A组:检查前5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B组:检查前5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C组:检查前1h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D组:检查前1h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4组受检者腹痛程度、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间(以下简称达盲时间)、心率、血压、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C组各有1例因腹痛明显不能耐受而放弃检查,B、D组分别有3、4例因腹痛明显不能耐受而放弃检查。检查顺利所占比例为A、C组高于B、D组(均P<0.05);达盲时间>10min所占比例为A、C组低于B、D组(均P<0.05);B组与D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仅1例受检者有轻度静脉炎表现。结论结肠镜检查前1h内预防性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有助于减轻受检者腹痛程度、缩短达盲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超声(EUS)联合结肠镜检查在评估克罗恩病(CD)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诊断标准的89例CD患者的疾病临床活动程度,并与其白光内镜和内镜超声下表现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根据疾病临床活动度分为:轻度活动期30例,中度活动期48例,重度活动期11例,CD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和疾病临床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内镜超声下CD肠壁表现为非连续性非对称性增厚,平均7.92±0.98mm,以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增厚为主,平均厚度分别为4.31±0.43mm、2.18±0.51mm,黏膜层增厚不明显,平均厚度1.58±0.35mm; CD患者肠壁总厚度,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厚度均和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黏膜层在重度患者中则明显增厚;随着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加重,肠壁各层次间清晰度会发生变化,粘膜下层/固有肌层界限可辨率随疾病加重明显降低(P<0.01),黏膜层/黏膜下层界限可辨率在轻、中度之间无明显差异,重度患者则明显降低。 结论 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评分可对CD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内镜超声检查可通过肠壁厚度和层次间清晰度变化评估CD病情严重程度。结肠镜联合内镜超声检查可互补提升CD内镜下诊断效率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特发性的消化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肠道,其发病原因不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病程长,反复发作[1]。诊断有赖于结肠镜及放射影像学等,结肠镜下黏膜结构改变有助于判断炎症程度,但仅限于黏膜表层基本组织形态,难以准确判断肠壁内结构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转归[2]。内镜超声融合了内镜及超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