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不法药商将甘肃丹参经人工染成黄色后混入麻花秦艽中充当秦艽进行销售,为了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通过对麻花秦艽及其伪充品———甘肃丹参在性状、显微等方面的比较,提示同道在药检工作中对这一药材掺伪新动向进行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2.
RP—HPLC法测定展筋酊中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展筋酊中红花黄色素A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SymmetryC18色谱柱(4.6mm×150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93∶2),pH=2.80,流速1.0mL·min-1,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402nm。结果红花黄色素A进样量在0.096~0.9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2.85%(n=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展筋酊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医院自制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的选择制剂品种剂型。现将我们从事这一工作的体会作以介绍。 中药剂型的选择应以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系统研究和试验来确定。应该充分发挥各类剂型的特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陇东蛇丹墨     
蛇丹墨是出于陇东民间的民间药,以主药及制剂的色泽而得名。此方清朝末年时就在乡间广为流传,因而可知此方起源时间为清代以远。蛇丹墨至今未成文字、未入医籍,但民间经验认为是优良的疮科箍围药,适用范围较广,疗效显著。至今在群众中信誉不衰。从中药剂型分类角度来看,它是以毒蛇全体酿作而成的外用涂剂。其剂型品种的分类介乎液体药剂与软膏药剂之间,因而研究这一土方奇葩,具有丰富和发展中药制剂品种,充分开发利用蛇类药材资源的双重意义。蛇丹墨的制作分为捕蛇、配料、浸渍发酵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中医所使用的“酒洗当归”“土炒当归”“油炒当归”等饮片商品供应出现的断档现象,挖掘和整理流失于民间的岷当归传统加工炮制方法。对岷当归的产地初加工、切制和炮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归纳、整理,为岷当归今后的开发和引用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效。鉴于历代医药学家对山茱萸药用部位颇有争议,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对山茱萸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内容进行本草学考证,为确保含有山茱萸的经典名方能够精准用药以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山茱萸从古至今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最早产于山东、陕西一带,后延伸至河南、浙江等地大量栽培,现商品多以浙江所产品质为佳。山茱萸最初应是以全果实入药,但由于“核能滑精”说的影响致使山萸肉(去核之果肉)成了历代主流品规,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2种规格均存在,应根据患者类型辨证使用。山茱萸在历代本草、医学典籍中记载的炮制方法也较多,但主流品种为山茱萸生品和酒萸肉。此外,山茱萸性味也从最初“味酸,平、微温无毒”演变为“味酸、涩,性微温”,历代用药剂量更是与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出入较大,建议临床医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及病证类型,选择合适的经方剂量,以最大限度保证山茱萸应有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跌打康复酊的浸出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浸出物质量及红花黄色素A质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渍时间及浸渍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从浸出物质量角度考虑,乙醇体积分数具有极显著性影响,浸渍次数具有显著性影响;由红花黄色素A质量角度考虑,乙醇体积分数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他因素均无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A3B2C3,即加75%乙醇浸渍3次,每次30 d。结论:该优选工艺既保证了传统散剂改成现代酊剂时有效成分的提取,且简单易行,适合于中、小型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鲜掌叶大黄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泻下作用,为大黄茎的安全性评价和毒理药效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SPF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评价其急性毒性;采用炭末排出时间、排便频率和小肠推进实验共同评价其泻下作用。结果 掌叶大黄茎水提物、鲜榨汁、冻干粉混悬液的最大给药剂量分别为342、136.8、297.6 g·kg-1,分别为成人每日剂量的2660、1064、2315倍,且未见小鼠死亡、无明显中毒症状和脏器异常。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的炭末排出时间和小肠推进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掌叶大黄茎高剂量组5 h内的排便频率显著增加。结论 掌叶大黄茎的安全剂量大,无明显不良反应,短期内服用无损伤,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无明显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9.
1 西洋参 伪充品为生晒参及其加工品。西洋参的性状鉴别特征老药工口语称之“螺丝纹,菊花心。”西洋参横环纹比纵皱纹更明显,尤其是上部可见密集的横环纹,好似螺丝钉一般。折断面平坦致密,淡黄白色。形成层环附近颜色较深,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管,好似菊花图案。而生晒参以纵皱纹明显。伪充品有的可见上部有线扎过的痕迹,环纹不自然;断面有一棕黄色环(形成层),明显而狭窄。另外西洋参侧根和须根痕很少,而生晒参相对较多。 2 川贝母 伪充品主要为浙东贝巾的体小者。浙东贝个头小者也具备“怀中抱月”之特征,经漂白等工序处理后与川贝母中的松贝相似。但浙东贝基底部鼓起外凸,老药工口语称之为“屁股尖”。在桌面上“坐不住”。而松贝基底部平,且中心生须根处向里微凹入,故在平面上能“放平坐稳”。以此可将二者区别开。 3 砂仁 近年砂仁价格上扬,市声上见到的掺伪物五花八门,笔者辨认出其中4种:①草蔻的种子团压碎后  相似文献   
10.
苍耳子去刺新法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30020)张兆芳,杨锡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苍耳子去刺的好方法,其法为:取净苍耳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褐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将大功率多用粉碎机(我们使用的是9FZ-35A,配用功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