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柴黄汤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脂肪酶(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胃管注入中药方剂柴黄汤,比较两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中转手术率、死亡率及治疗2周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LPS、TNF-α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中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LPS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柴黄汤泻下治疗SAP效果较好,可抑制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手术中转率。  相似文献   
3.
右腰下三角疝合并右斜疝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越涛  张晓华  姚元章  张连阳 《重庆医学》2007,36(20):2134-213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6岁,因右腰部、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增大伴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右髂棘上缘可扪及一8cm×6cm×4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及波动感,未闻及明显肠鸣音,包块可还纳,还纳后可扪及腰下三角区一4cm×4cm大小缺损;站立时右腹股沟区可见一3cm×4cm包块,不突向阴唇,平卧时消失,压迫内环后嘱患者咳嗽包块不再突出.  相似文献   
4.
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1999年6月间28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吻合口狭窄26例(92.8%),伴左肝管狭窄9例,肿肝管狭窄3例,左右肝管狭窄5例。钡餐造影9例见胆管内返流,均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者。再手术方法:原吻合口切除再吻合3例,左肝外叶切除、肝门胆管整形与空肠Roux-en-Y吻合8例,左肝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2例,肝内胆管狭窄切开并整形后与空肠Roux-en-Y吻合15例。26例(92.8%)随访0.5-4年,仅1例(3.8%)间有轻度感染症状。结论 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再手术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术式选择不当、肝胆管狭窄未予解除及结石清除不彻底。再手术时应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及通畅引流的原则,必要时结合肝段(叶)切除、吻合口支撑引流及术中、术后胆道镜处理。  相似文献   
5.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血管损伤是外科急救过程中最常遇见到的一种创伤,占整个血管损伤的70%,而血管损伤又占全部创伤的3%,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病人都较为年轻。在临床上,往往被其他创伤所掩盖,给早期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了56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共60条血管),经过血管修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胃肠外营养(TPN)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血管管径粗(1.2cm),解剖变异少,穿刺成功率高,血胸、气胸等并发症少,成为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1]。我院自1996年8月以采用国外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痛苦,现将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开腹胆囊切除术(OC)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遇有肝外胆管及血管的解剖变异、局部的病理改变,以及术者技术等因素,术中可能发生胆管损伤。胆管损伤若能及时、正确、谨慎地处理,可以获得良好预后,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可靠的修复,将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总结作者所在医院1988年初至1999年初医源性胆管损伤28例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隙综合征(ACS)行腹腔开放(OA)、腹腔扩容术(IAVI)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8月行IAVI+VSD治疗的38例IAH/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IAP18mm Hg,或同时合并1个以上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维持60~80mm Hg的负压,24h不间断负压吸引,常规监测膀胱压;术后4~14d,腹内压连续48h12mm Hg,直接缝合切口关闭腹腔;若腹内压仍持续12mm Hg,切口无法靠拢,或者虽然腹内压12mm Hg,但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再手术,则根据患者情况更换VSD,进行植皮来"关闭"腹部伤口,形成计划性腹壁疝。结果本组38例,救治成功31例,死亡7例,25例在4~14d确定性关闭腹腔,6例继续应用VSD并植皮治愈创面,其中5例形成计划性腹壁疝。结论采用IAVI+VSD是处理多种原因致IAH/ACS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0.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treating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treated by DCO from 1998 to 2008.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8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hemorrhage. Bilateralis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rmed early in 17 patients and nonage pelvis ex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 Eleve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femoral fractures received primary debridement and tempo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furthe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eceived primary simple decompre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suscitation in ICU for average 4.3 days (1-11 days). There was one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s DCO well confor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wounded. Early DCO and later integrated treatment are key to enhancement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