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erbB2、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阳性表达率为75.00%,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类、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37.50%,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类、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结论 检测P53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阴道流血(PMB) 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或白带中带血及接触性出血,亦有少数出血如月经量.据统计PMB占老年妇科病主述的80%以上[1].为阐明PMB病因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武汉钢铁公司总医院收集了1997~2006年间在该院妇产科就诊PM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颈椎灵口服液抗炎、镇痛作用和对血瘀证大鼠血液高粘滞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建立大鼠化学神经根炎模型,观察颈椎灵抗炎、镇痛作用;建立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其对血液高粘滞性的影响.结果 颈椎灵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醋酸刺激的扭体次数;对大鼠神经根炎模型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步态和痛阈有明显恢复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磷脂酶A2(PLA2)的含量;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高粘滞性.结论 颈椎灵口服液有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K-ras基因12位点突变和p21蛋白表达在直肠癌中的作用,并探讨K-ras基因12位点突变、p2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直肠癌手术标本,应用常规方法提取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周正常组织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电泳,检测K-ras基因12位点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直肠癌发生K-ras基因12位点突变为44.2%,相应癌周正常组织中未检出K-ras基因12位点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蛋白表达率为63.46%,明显高于相应癌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关.p2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K-ras基因12位点的突变是直肠癌发生的重要事件,可作为一种诊断标志物.p21蛋白表达与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免疫标志物,并可用于判断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创愈灵涂膜剂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愈灵(原各创可念)涂膜剂由丹参、黄连、血竭等组成.临床治疗新鲜或化脓感染性创面、皮肤慢性溃疡等,疗效可靠[1].为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笔者对该制剂进行了毒理学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CD105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CD10 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 )与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CD10 5单克隆抗体测定了 5 3例乳腺癌 ,3 0例乳腺良性肿块 ,2 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 5标记的MVD ,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示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癌CD10 5的表达值依次为 3 .12± 1.18,10 .5 0± 3 .41和 5 0 .0 3± 15 .41,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前两组 (P <0 .0 1)。用MVD表示的CD10 5值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无关。单、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CD 10 5标记的MVD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CD10 5是乳腺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 ,它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良性肿块及正常乳腺明显增高 ;CD10 5标记的MVD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它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女,86岁.2年前右鼻唇沟处起红色丘疹,无明显不适,故未加诊治.近2年来皮疹不断增大,并伴轻度瘙痒,抓破后有少量渗血,于2007年12月20日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维A酸(RA)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用增殖指数 PI表示) 和端粒酶活性(用hTERT表示)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0.03%雷尼替丁、56 ℃15%盐水、0.85%脱氧胆酸钠、40%乙醇、饥饱失常等多种因素制作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组、自然恢复组、RA 20 mg/kg和RA 40 mg/kg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 PI 和 hTERT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和RA 40 mg/kg组PI、hTERT 蛋白阳性率均较自然恢复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维A酸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及细胞增殖活性,发挥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512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形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病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分类的可行性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复习512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切片,观察并分析各种病变出现的频率。结果:该病以轻度一般性增生为主,出现率约81.7%;多种病变组合,以2-3种病变者居多占74.3%,多者达到6种,平均2.7种。乳腺增生病发病年龄以纤维腺瘤变病人最年轻(20-30岁),一般性增生病变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而非典型增生病患者则多在40-60岁之间。结论:将乳腺增生病分为单纯性及非典型增生两大类是可行的,其形态学特征易于掌握,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和p21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1例直肠癌手术标本和3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OPN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1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28/51)和62.75%(32/51),在正常直肠组织中均未见有阳性表达.两蛋白在直肠癌和正常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OPN高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2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P>0.05).③OPN、p21蛋白均阳性表达的24例直肠癌中全部发生淋巴结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15例直肠癌中仅有2例(13.3%)发生转移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OPN和p21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4,P<0.01).结论 OPN和p2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直肠癌的发病,联合检测两者蛋白表达对评估直肠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