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入治疗对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DA介入治疗是否会导致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分析介入治疗致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37例PDA患儿。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 h、2 d、3 d、7 d,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CRP水平,并记录年龄、缺损大小、曝光时间和造影剂量等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DA介入治疗术后即刻、4 h、2 d和3 d cTnI水平分别为0.08(0.00~1.37)μg.L-1、0.09(0.00~0.68)μg.L-1、0.06(0.00~0.96)μg.L-1及0.04(0.00~0.96)μg.L-1,较术前[0.05(0.00~0.58)μg.L-1]升高;术后7 d[0.04(0.00~0.44)μg.L-1]已低于术前水平,高峰出现在术后4 h,与术前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cTnI均低于正常水平。于术后4 h CRP[0.36(0.00~28.00)mg.L-1]开始升高,至术后3 d达峰值[7.79(0.20~52.40)mg.L-1],继之下降;与术前[0.30(0.00~17.06)]相比,术后3 d及7 d CRP水平[4.10(0.20~34.57)mg.L-1]均显著升高(Pa<0.05);术后各时段CRP均低于正常水平。年龄、曝光时间、缺损大小和造影剂量等与cTnI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A介入治疗未引起明显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能否引起心肌损伤是介入学科关注的重点之一,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其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衡量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CHD的类型、缺损及封堵器的大小、瓣膜狭窄的程度、患儿年龄和体质量等可影响肌钙蛋白的变化,故可作为研究心肌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校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其它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学校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所保存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档案资源中所蕴藏的大量信息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后7 d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方法:选择77例CHD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2例,肺动脉瓣狭窄(PS)14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7例。检测术后即刻、术毕、术后6 h、24 h、72 h及7 d 的血清心肌酶(AST、CK、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RP值的变化。结果:VSD组AST水平于术后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CHD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 h各组间CK及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VSD组最高;术后72 h和术后7 d PDA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CHD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 h和24 h,4种类型CHD组AST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 h,VSD组CK和CKM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 h,VSD、PDA和PS组cTnI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DA组CRP水平术后24 h、72 h和7 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介入治疗CHD 7 d内可引起轻微心肌损伤,以VSD明显,主要集中在术毕至术后24 h较短时间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时期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各生长时期桑叶。方法利用NaNO2-A l(NO3)3-NaOH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很大。结论桑树生长前期的桑叶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桑树停止生长后到苦霜前的一段时间桑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Tei指数联合动脉导管肺动脉端内径(PDADpa)评估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心功能。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介入治疗的PDA患儿50例,术前根据改良ROSS评分,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2例)与心功能不全组(18例),比较两组Tei指数、PDADpa、血浆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可能影响心功能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Tei指数、PDADpa及2者联合预测PDA患儿心功能的价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PDADpa、BNP、LVDD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Tei指数低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PDADpa是PDA患儿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P<0.05);Tei指数联合PDADpa预测PDA患儿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9.66%。结论 Tei指数联合PDADpa可作为预测PDA患儿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年龄6岁8个月,因"发作性晕厥4个月"于2014年11月21日至28日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前有晕厥发作2次,均为运动后出现,发作时有意识丧失、倒地,持续约10 s后可自行缓解,晕厥发作前无抽搐、呕吐,非饥饿状态。患儿入院前4个月爬坡时出现首次晕厥发作,意识丧失后倒地,头部皮肤磕破,持续10 s左右后自行恢复,未特殊处理。入院前2 d,发生第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