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我们研制的ZT-8803型生理镇痛治疗仪,是一种经皮电刺激镇痛装置。治疗仪由主机、导电硅橡胶电极和电极固定带构成。主机能输出间断脉冲波和疏密脉冲波,脉冲频率2~100Hz、电压2~100V,连续可调,使用6V电源。主机大小为140×80×35mm,整机重量为200g,使用时只需将导电硅橡胶电极放置在疼痛部位或支配痛区的神经走行处体表,用松紧带固定好后,选择所需的刺激形式和调节适当的频率、强度即可治疗。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发现P物质(Substance P,SP)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对SP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国内外有关这力面的研究也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后髓内SP的变化规律,我们测定了脊髓损伤后5天、10天髓内S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性、磁性和机械刺激均可获得体感诱发电位。皮层下远场电位各波起源、分布和意义已较清楚,能反映特异感觉系的功能状态;皮层近场电位较复杂,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关。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脊髓损伤程度和功能状态的临床价值已受到广泛重视,但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震、核武器及工业交通不断发展,脊髓损伤已引起广泛重视,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脊髓损伤研究和康复中心。据Barth报告美国现有截瘫12~15万,平均每年有一万名截瘫发生。尚未见国内系统统计资料,但从几次地震资料来看,唐山、丰南一带地震,脊髓损伤数以万计,发生率占总伤数5—10%。预计未来核战争条件下脊  相似文献   
6.
脊髓重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进行性下降,并见广泛性出血、坏死,90%以上动物1月内毫无功能恢复;中轻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下降不显著,仅见中央灰质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果提示,脊髓压伤后周围灰质和白质缺血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程在10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配对分为两组,即胰岛素加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组(治疗组)和胰岛素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同时选择健康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呼气/吸气(E/I)比值、卧-立位血压改变(ΔBp)、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和体感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检查.结果患者E/I比值、ΔsBP、SEP潜伏期和部份体感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甲基维生素B12可显著改善SEP潜伏期和SCV(P<0.05),但对E/I比值和ΔsBP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虽然短期使用甲基维生素B12对自主神经病变无明显治疗作用,但可显著改善外周体感神经病变,并使病变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8.
用硬膜内插入电极的方法,刺激脊髓并在脊髓上记录了犬的正常脊髓诱发电位。观察了在不同压迫量时脊髓的电位变化,其特征性变化是波形成分减少,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电位消失时,动物截瘫,电位与功能的恢复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血管造影技术对脊髓损伤后微血管变化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脊髓损伤后的微血管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外力直接作用的损伤区域,微血管改变最为明显;显影中断、变细或浅淡。血管边缘的毛刺征及钡剂外渗是致伤区血管的主要病变特征;2.髓内边缘动脉系统对压迫区周边白质部有吻合替代作用,脊髓中央区的坏死取决于髓中央动脉系统的血循变化。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肉刺激型电子助行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