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重组人钠脲肽联合左西孟旦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钠脲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NP、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BNP、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6.212、4.055、2.969、2.284、5.999,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5、3.21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重组人钠脲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能显著提高患者的LVEF,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对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比较。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左西孟旦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和米力农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各60例。持续治疗一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下降,LVEF明显提高(P均=0.001);且与米力农组相比,左西孟旦组治疗一周后BNP[(224.45±29.45)pg/ml比(197.41±27.65)pg/ml]水平明显降低,LVEF[(37.72±2.03)%比(44.33±1.94)%]明显提高(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6MWD明显增加(P=0.001),且左西孟旦组6MWD[(441.76±75.45)m]明显大于米力农组的[(409.63±73.56)m],P=0.02。结论: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上联用左西孟旦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联用米力农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2例发病后24 h人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6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发病后24h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6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景瑞  米慧  李爱红  许秀丽  杨茂勇 《医学综述》2010,16(16):2533-2535
目的评价益赛普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治疗后肝酶和血肌酐均明显下降,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纤维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赛普可显著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