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具有一定特征。该文报道了SANT男、女患者各1例,均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脾脏孤立性肿块,其中男性患者2年间肿块由3 cm×2.5 cm增大至5 cm×4.5cm。镜下为特征性的血管瘤样多结节生长模式,间质硬化,结节内含3种不同类型血管:毛细血管(CD34+/CD8-/CD31+)、窦状隙(CD34-/CD8+/CD31+)、小静脉(CD34-/CD8-/CD31+)。1例CD8阳性的窦状隙表达较少,1例CD8阴性表达。2例均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后分别随访5、8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作者通过报道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希望能提高临床病理医生对该疾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例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6例我院病理科SMARCA4-dNSCLC存档病例,总结常规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EGFR突变检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有吸烟史。肿瘤表现多样,6例均可见实性腺癌区,伴部分或大部分腺泡样、乳头样结构,其中1例细胞内外可见淡蓝色黏液,1例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合体样、多极核分裂等高级别核形态,所有病例均坏死明显,间质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SMARCA4弥漫阴性,CK7、p53弥漫强阳,TTF-1、Napsin A、p40、p63、CD56、CgA均为阴性,干细胞标志物CD34阴性、SOX-2部分弱阳(4/6),免疫标志物PD-L1弱阳性表达(TPS:0%~3%)。ARMS-PCR检测示6例均未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热点区突变。随访,3例死亡(平均生存期17个月),3例远处转移,3例无瘤生存。结论 SMARCA4-dNSCLC是NSCLC的一个小子集,肿瘤直径偏大,好发于吸烟男性,具有特征的免疫和分子表型,预后差,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早期...  相似文献   
3.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新的发生在蝶鞍区或第三脑室周围的肿瘤 ,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的阐述 ,提高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对 1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 ,构成脊索样结构 ,肿瘤边界清楚 ,很少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所有肿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 ,部分细胞表达S 10 0和EMA ,但不表达CK ,Ki 6 7指数 <5 %。组织化学染色PAS阳性 ,肿瘤内网织纤维呈巢状分布。结论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有特殊形态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肿瘤 ,组织学发生尚不明确 ,光镜及电镜检查无特异性 ,病理诊断须依靠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平均发病年龄(56.17±12.41岁)比非特殊型浸润性癌(52.77±11.07岁)高(P=0.039);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具有更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率(P<0.05);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P=0.221)和无病生存率(P=0.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与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原位癌, 因肿瘤未突破基底膜, 手术切除通常有效, 少部分复发, 极少部分以浸润癌复发。本文报道1例微乳头型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改良根治术和内分泌治疗4年后出现同侧胸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复发, 再次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后随访3年无异常。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并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H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I/R(b组);TMP干预组(c组)。b、c组均阻断肝大部血流后恢复灌注,其中c组于阻断血流前1h,腹腔注射TMP(30mg/kg)。各组大鼠再灌注3h后开腹,采血,切取肝左中叶常规病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检测NF-κB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核因子(NF)-κB表达比均明显高于a组(P<0.01),肝脏在光镜与电镜下的显微与超微结构损伤明显;c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b组(P<0.01),但差于a组(P<0.01)。结论川芎嗪对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表达、PMN激活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ETMR)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收治的1例ETMR患儿的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分析, 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 男性, 年龄5.5岁, 以反复头痛20 d、加重伴呕吐1 d入院, 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颞叶巨大囊实性占位, 大小11.3 cm×6.5 cm, 术中见局部侵及硬脑膜。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小梁状, 富含多层菊形团和无核神经毡。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LIN28、CD56、Nestin、ATRX, 不表达IDH1、INI-1、CD99、H3G34R及S-100, GFAP弱阳性, Olig-2和NeuN散在阳性, p53++, Ki-67阳性指数70%, 神经毡和分化的细胞表达Syn;荧光原位杂交C19MC区域未见扩增;综合诊断为ETMR。结论 ETMR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多见于幼儿, 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 确诊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21、CD43蛋白表达对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对照组)及25例MALToma(病例组)组织CD21、CD4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病例组100%(25/25)显示出CD21+的异常滤泡树突细胞网,多数稀疏破碎,少数扩大增生或融合成片;对照组100%(25/25)显示出CD21+的完整滤泡树突细胞网,未显示异常滤泡树突细胞网.两组异常滤泡树突细胞网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0,P=0.000).病例组CD20+细胞中CD43+表达率为24%(6/25),对照组CD20+细胞中CD43均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30).结论 CD21+异常滤泡树突细胞网以及CD20+细胞中CD43+表达对MALToma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有鉴别诊断意义.在少数情况下,MALToma组织中异常的滤泡树突细胞网扩大增生或融合成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CK7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0例CIN、4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K7的表达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组CK7阳性率、表达强度与慢性子宫颈炎组相比显著增高(P均0. 01),且随CIN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递增(P 0. 05)。82. 5%CINⅠ、58. 3%CINⅡ、87. 5%CINⅢ组CK7阳性细胞分别定位于上皮上1/3层、上皮上2/3层、超过上皮上2/3层至全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K7的表达强度、定位与CIN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 0. 01)。结论 CK7在CIN组织呈"自上而下"分层表达现象,其表达强度、定位对判断CIN病理分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骨髓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4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腺肿块。镜下瘤细胞呈列兵样排列或弥漫分布,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中等大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少,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易见,核仁易见,可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瘤细胞MPO、CD34、CD45为阳性,CD20、CD3、CD15、CD79α、Syn、CK、EMA、E-cad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临床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易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性小叶癌等,掌握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