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耀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59-59,62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开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新生儿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以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30mg加0.9%氯化钠溶液5ml,每日2次,疗程3~6d;对照组65例,不加氧气雾化,两组患儿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消除肺部啰音、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盐酸氨溴索氧气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有显著的疗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对12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率95.25%,对照组总疗效率为50.87%,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的分离率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7 8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统计NTHi的分离率、β-内酰胺酶表型、耐药率和3年变迁情况。结果:共分离出927株流感嗜血杆菌(Hi),总分离率11.82%,其中NTHi为280株,占Hi株数的30.20%,占总标本数的3.57%。NTHi在Hi中和总体标本中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NTHi在Hi和总体标本中的分离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1)。NTHi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9.64%和43.57%,对阿奇霉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36%和0.71%。NTHi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随时间变化有所上升,但未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280株NTHi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0.71%,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NTHi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亚胺培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P均<0.05)。结论:NTHi的分离率和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则具有相对较低的耐药率,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作为NTHi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25-(OH)D_3与IgE浓度水平变化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患儿70例为喘息组;选取同期在院治疗的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70例为肺炎组;在选取同一时间在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幼儿70例为对照组。使用ELISA方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IgE和25-(OH)D_3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结果 3组对象血清内25-(OH)D_3含量变化情况:喘息组与对照组、肺炎组比较,25-(OH)D_3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内25-(OH)D_3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对象血清内IgE含量变化情况:喘息组与对照组、肺炎组比较,其血清内IgE含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内IgE含量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患儿血清内25-(OH)D_3含量与IgE呈负相关(r=-0.184,P<0.05);肺炎组患儿血清内25-(OH)D_3含量与IgE呈负相关(r=-0.374,P<0.05);对照组血清内25-(OH)D_3含量和IgE无相关性(P>0.05)。结论喘息性疾病的发生与血清内维生素D含量下降有关,机体内缺乏维生素D会刺激IgE含量的增多,从而导致喘息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旨在为降低早产儿感染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7月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脐带血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早产儿的UU感染情况,并根据结果分为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及产妇的基本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早产儿血培养、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8(IL-8)等相关血液指标及BPD发生率差异,分析UU和早产儿BPD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48例早产儿中,UU阳性29例(19.59%),UU阴性119例(80.41%);其中,UU阳性组的阴道分娩率及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为86.21%、68.97%、10.34%,均显著高于UU阴性组(63.03%、36.13%、1.6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U阳性组产儿的体重[(1073.29±451.51)g],显著低于UU阴性组[(1725.15±518.1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U阳性组的IL-8水平[(11.96±2.85)μg/L]明显低于UU阴性组[(18.78±2.6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培养、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UU阳性组早产儿发生BPD者高达7例(24.14%),显著高于UU阴性组的5例(4.20%)。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BPD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阴道分娩、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IL-8(OR=1.817、3.287、2.653、4.087,均P<0.05)。结论 UU感染与BPD密切相关,是早产儿BPD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可根据产儿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产儿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