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陈军  杨绍燕  季榕 《中国医药》2012,7(4):456-45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73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分为2组,其中栓塞治疗组50例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内科治疗组123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酚妥拉明加止血剂等内科治疗,3个月内观察2组患者咯血治疗效果.结果 栓塞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66.0% (33/50)、94.0% (47/50)、10.0%(5/50),均优于内科治疗组的17.9% (22/123)、68.3%( 84/123)、36.5% (45/123)(x2值分别为39.390、14.729、11.828,P均<0.01).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准确、完整地找到供血血管并运用恰当材料进行栓塞是有效止血并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邵新环  杨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529-529,531
病史摘要男,2个月。因气促20d,气促加重伴咳嗽、呼吸困难、少尿1d入院。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150g,母孕期健康。查体:R100次/min,体重5400g。精神反应差,躁动,面色灰暗,表情淡漠。前囟(1.5×1.5)cm,平坦,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敏感,口唇及周围发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运动对称,三凹征阳性,双肺满布喘鸣音,呼气相延长,肺底部可及少量细湿罗音,心率1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及杂音。腹稍膨隆,肝于右肋下5cm,质中等,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上第6肋间,脾未及。四肢活动少,温暖。颈软,神经系统正常。辅助检查:WBC5.13×109/L,…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探讨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方法:将孕周30 w~36 w,出生体重1500 g~2400 g的早产儿分为两组,于生后1周内接种基因酵母乙肝疫苗(5 ug/0.5 ml),第2,3支分别于第一支接种后1,6月接种;足月儿对照组:选出生体重3000 g~3900 g,按(0,1,6,5 ug)方案常规接种,三支乙肝疫苗接种后4~5个月,查抗-HBs定性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含量,有60名早产儿与41名足月儿完成实验.结果:①抗-HBs阳转率:组Ⅰ(72%);Ⅱ(83%);Ⅲ(93%).经χ2检验,χ2=196,p<0.01.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②免疫球蛋白含量:早产儿免疫5项无明显差别,早产儿血中IgA,IgM,C3低于足月儿,而IgG,C4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别.结论:随出生体重增加,早产儿抗~HBs阳转率逐渐接近足月儿,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阳转率较低,早产儿接近1岁时,血IgA,IgM,C3仍低于足月儿,但不是引起早产儿阳转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5年9月~1996年6月住院的28名甲型急性黄疽型肝炎(以下简称甲型急黄肝)患儿血清铜、铁、锌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28例住院患儿,全部符合上海第九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有乏力、厌油、纳差,肝功检查ALT、STB升高,抗原、抗体检查抗一HAV-IgM阳性(三V试剂酶联免疫法)。病例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1.8~11岁,平均年龄6岁10月。另有35名健康儿童,平均年龄1~11岁作为对照组。2.方法在入院时,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晨空腹血约3ml,分离血清。用WFX-402A原子吸收分…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8岁,因咽喉肿痛,发热2天来我院就诊,经医生诊断为急性扁桃腺感染。遵医嘱给予0.9%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溶液100ml静滴,调整滴速为40滴/分,约50分钟滴完。半小时后患者感到全身瘙痒,双上肢发红并伴有小皮疹。询问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通知医生会诊,诊断为克林霉素过敏反应。立即给予5%葡萄糖250ml,维生素C2g、地塞米松10mg,以每分钟50滴的速度静脉滴注。半小时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2小时后双上肢红疹基本消失。讨论该药的主要成分为克林霉素磷酸酯,为林克胺类碱性抗生素。临床上主要用于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肠外营养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早期及传统两种肠外营养方法的疗效.方法 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60例(胎龄28~36周,体质量l 200~2 500 g),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组于生后24 h以后添加氨基酸及脂肪乳;晚期组采用传统的肠外营养方法,即72 h以后应用氨基酸及脂肪乳,同时均根据病情尽早经口微量喂养.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与第7天检测血肝功能、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素氮,每天监测体质量、微量血糖.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肠外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过渡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胆红素、尿素氮的变化.结果 早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较晚期组短(P<0.01),第3天热量、第7天热量较晚期组高(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并发症发生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后相同日龄测得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积极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早产儿是有益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