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鱼类吸虫感染的虫种,评价形态学结合ITS2序列分析鉴定囊蚴的有效性。方法采集横县某水库小鱼,采用人工消化法消化收集囊蚴,在解剖镜下分捡单个囊蚴,按形态学特征鉴定分类,提取不同形态囊蚴的DNA后进行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获得的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分析,并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检测小型鱼类112条,吸虫囊蚴阳性率为39.29%。观察到5种不同形态的囊蚴。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4种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 pumilio)、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 formosanus)和日本全冠吸虫(Holostephanus dubinini)。其中一种在形态学上判定为非人类吸虫的囊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华支睾吸虫。结论在横县某水库小鱼中检出4种吸虫囊蚴,分别为华支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钩棘单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仅靠形态学上对鱼类吸虫囊蚴进行虫种鉴定有一定的缺陷,可以结合ITS2序列分析来完善。  相似文献   
2.
人体感染西里伯瑞列绦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宣传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和锻炼我国血防队伍的新生力量,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血防事业,为我国血防事业培养人才,由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青年学术交流会将于2006年第4季度召开,届时将邀请国际及我国血吸虫病科研和防治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作专题报告。现将有关事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进入 2 1世纪以后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给广西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部的环境特征及开发格局广西西部 (泛指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 )属云贵高原边缘过渡地带 ,沟壑纵横 ,江河蜿蜒 ,山高林密。该地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植被茂密 ,海拔在 2 0 0~ 14 0 0米之间 ,气候类型复杂。西部地区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 ,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由于地理、历史及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文化落后 ,经济发展迟缓。西部主要疾病的现状及特点1 鼠疫 广西自 1947年后鼠疫静息了 5 0余年后 ,于 2 0 0 0年夏季在西部红水河上游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  相似文献   
4.
黄铿凌  黎学铭 《医学文选》1995,16(5):377-378
本文收集监测前后10多年的51个残存螺点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33个残存螺点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螺点分布的区域广,呈高度分散,点状分布,其面积小,密度低。51.1%的螺点出现在行政区域的交界处(村、乡、县),存在于疫区的外围或边缘地区、水沟的上游和下游等环境者占69.7%。因此,摸清和探讨监测前后残存钉螺的动态和变化规律,对于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有其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两个“非血吸虫病县”的监测黎学铭阮廷清谭裕光张鸿满黄铿凌黄甲韦美壁1995年10月卫生部颁布的“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的监测巩固技术方案”,首次把非疫区调查列入监测方案。但扩大对非疫区县的监测并未明确提出,国内外亦未见类似报道。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吡喹酮(75mg/kg×1d)反复治疗华枝睾吸虫重流行区人群的效果。方法 采用Kalo-Katz法对人群进行普查。结果 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73.1%,其中华枝睾吸虫感染率为37.3%。通过两年四查三治,56例被观察者的虫卵阴转率为76.8%,虫卵减少率达91.6%。结论 在华枝睾吸虫轻、中度流行区,采用该剂量组治疗人群,安全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一起进食生腌酸猪肉致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 13日~ 9月 4日 ,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雅村巴哈屯农民 ,因食用生腌制的酸猪肉而发生一起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 0 0 0年 8月 5日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雅村巴哈屯农民周某家宰杀一头有病的母猪 ,约 5 0kg ,宰杀后将肉剔出 ,切成肉片 ,用食盐、炒米腌制封存 7天 ,成为“酸猪肉”(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制作习惯 )。 8月 12日开封 ,当地居民陆续到周某家购买酸猪肉食用。 8月 13日首例病人出现胃肠道症状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此后 ,食用酸猪肉者也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  相似文献   
8.
广西流行血吸虫病有19个县(市)。防治初期,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约26%,有的地区高达80%,全区受威胁的人口达1300多万,血吸虫病严重地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阻碍经济发展。为了解决消灭血吸虫病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人员从50年代起,应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免疫学、生物学、形态生态学、组织管理学等多学科技术,历时40多年的研究,参与人员数百万人,受检人数达19096895人次,查螺面积141407775m^2,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关键技术(如结合农业生产、消灭钉螺)属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9.
广西人体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提出适合其流行特点的对策。方法采用改良醛醚法或Kato-Katz法调查人群感染率;收集广西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数据及其他既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在扩大,人群感染率在升高,感染度在加重。全区89个县市中59个有本病,比1994年增加了14个县市;全省14个地级市中13个市的城区有本病流行;2002年调查9个流行县市感染率为9.76%,中重度感染所占比例达52.2%。7县18个调查点中,本虫已成为优势寄生虫虫种。提出了“成瘾型”流行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制对策。结论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有蔓延、加重的趋势,应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中脑囊虫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00-2008年来自治区疾控中心就诊的CNS疾病患者的囊虫特异性抗体,并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736例CNS疾病患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囊虫特异性抗体阳性者403人,阳性率为14.73%。阳性者分布于全自治区55个县(市、区),大多集中在广西南部的南宁市及周边的贵港、武呜、宾阳、横县等市县,在阳性者的构成比中,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多于青少年,农民多于其他职业者;2000年以后检出的囊虫抗体阳性率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流行的区域却逐渐扩大,尤其在交通、经济落后,环境卫生较差的边远山区。结论脑囊虫感染是引起广西人群CNS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重点地区特定人群中开展囊虫病防治,是减少CNS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今后在全自治区,尤其在边远山区仍需加强囊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