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显像、B超、CT和MRI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给以评价。方法:对35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B超、CT和MRI检查,计算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并与再次手术的病理诊断或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和(或)随访证实结果分别做比较,经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值。结果:符合线路显像、B超、CT和MRI检查与最后诊断间的Kappa值分别为0.785,0.40,0.449,0.80。结论: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与最后诊断间有较高的一致性,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CT,灵敏度明显高于B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合理掌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进行定位;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IP法染色,对定位成功的122枚SLN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I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SLN定位成功61例(95.3%),共获取SLN122枚。(2)定位成功的61例中,有6例9枚SLN常规HE染色阳性;余55例113枚SLNHE染色阴性,其中免疫组化染色CK20阳性15例(27.3%),端粒酶阳性12例(21.8%),两者联合检测SLNMM阳性21例(38.2%)。(3)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MM(+)组癌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而与DukesC期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C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MM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侵犯肠管周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均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值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应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CK20和端粒酶,可提高大肠癌SLNMM的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能精确大肠癌的Dukes分期,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和腹腔镜行直肠癌TME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365例行直肠癌TME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机器人组175例,腹腔镜组190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 相比于腹腔镜组,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94.8±55.6)mL vs.(127.4±42.1)mL,t=-2.739,P=0.007];术后排气时间较短[(60.3±11.9)h vs.(78.8±12.3)h,t=-12.189,P=0.000];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较短[(89.0±15.0)h vs.(113.7±10.1)h,t=-13.597,P=0.000];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5±1.7)d vs.(10.2±2.4)d,t=-4.150,P=0.000];但机器人组住院总费用较多[(83 538.1±10 911.0)元 vs.(70 640.4±11 659.0)元,t=6.338,P=0.000]。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2.9±14.7)min vs.(207.0±14.2)min,t=0.566,P=0.572]、引流管留置时间[(5.9±1.4)d vs.(6.0±1.4)d,t=-0.516,P=0.557]和引流量[(202.7±87.0)mL vs.(200.0±87.1)mL,t=0.335,P=0.7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淋巴结清扫结果、肿瘤学结果和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随访情况方面,机器人组175例(失访16例)平均随访17.4个月,3例老年患者因其他基础疾病死亡;腹腔镜组190例(失访23例)平均随访16.9个月,6例老年患者因其他基础疾病死亡。2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无复发,无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造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相比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直肠癌TME手术出血量少且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符合线路显像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显像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计算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与B超、CT、MRI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31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中显像阳性19例,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90.5%,100%,100%,83.3%;其95%可信区间为78%~99%,70%-99%,69%-100%,82%-100%,69%-100%。符合线路显像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和CT,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B超;95%可信区间分析结果示符合线路显像高于B超、CT和MRI。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在超微水平上证实发质-LC-小脑通路的存在。方法采用顺行溃变与HRP逆行示踪相结合电镜技术。结果在LC颅测部观察到中(d<2μm)、小(d<1μm)型溃变前囊,以电子致密型为主,偶见神经微丝型溃变。电子致密型演变前囊中的小泡以圆形清亮小泡为主,偶见大颗粒小泡和扁平小泡。同时在LC的颅测部观察到大量HRP逆标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部分溃变前囊与HRP逆标神经元形成非对称型轴-树突触。部分溃变的前囊与非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结论皮质-LC投射和LC-小脑投射在LC内存在单突触连接;皮质纤维不仅投向LC内的小脑投射神经元,也投向LC内其它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结肠气囊肿(PCI)又称囊样肠积气,其特点是肠黏膜或黏膜下可见含气性囊肿,多发生在横结肠脾曲以下的乙状结肠,临床较为罕见.PCI多为良性病变且预后良好,其治疗原则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本文通过对1例PCI治疗,探讨该疾病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0例及腔镜组40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等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胃肠激素、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胃肠激素较术前降低,应激指标较术前升高(P<0.05),腔镜组胃肠激素高于开腹组,应激指标低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开腹组26.3%,(P<0.05)。 结论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直肠黏膜脱垂是肛肠外科较为严重且常见的疾病,探讨成人直肠黏膜脱垂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肛门环缩术的联合术式,治疗Ⅱ度、Ⅲ度直肠黏膜脱垂34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好。结论应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黏膜脱垂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