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益气温阳通络方配合灸疗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两组肩周炎患者分别采用灸疗贴和益气温阳通络方配合灸疗贴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经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都比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显著(P<0.05)并且研究组升高的程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通络方配合灸疗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疼痛,降低炎症,改善肩关节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连生肌方对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术后愈合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骨折及骨折术后常规临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金连生肌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然后将两组创口愈合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用药前后血清中hs-CRP、IL-6、IL-8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清中hs-CRP、IL-6以及IL-8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连生肌方对四肢长骨干闭合骨折术后的愈合效果较佳,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复合型骨水泥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引流治疗,实验组在清创处理基础上行万古霉素复合型骨水泥植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ESR、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万古霉素复合型骨水泥植入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予施行膝关节镜下ACL单隧道单束重建术,分析清除和保留断裂ACL残端术后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探索出更适合临床操作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6月,对40例ACL断裂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移植物均为取自同侧半腱肌和股薄肌编织成的自体韧带,其中20例(A组)为断裂ACL残端进行清除干净后再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20例(B组)为断裂ACL残端进行尽可能保留前提下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手术均为同一组医师完成,2组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0.7±3.7)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t检验结果 ,所得P=0.0183和P=0.0177,P值均<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L断裂采用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进行自体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在关节平衡性、关节自体感觉恢复存在显著性差异。保留ACL残端进行单隧道单束重建ACL,有利于移植肌腱的胫骨和股骨端隧道口的制作;ACL固定于原ACL残端中,避免重建的ACL在髁间窝被撞击;原ACL残端纤维围绕重建的ACL,可以覆盖隧道内口,减少关节液对移植肌腱与隧道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骨科行手术治疗的863例患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863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3例,感染率为2.67%,共培养出病原菌2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3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0株。单因素分析发现,骨科术后切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骨折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应用抗生素种类及合并糖尿病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2h、Ⅲ类切口、应用抗生素种类3种是骨科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MRSA为主,骨科医生应密切关注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本组收治的需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经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而对照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固定。详细记录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人工关节稳定的情况,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恢复情况良好,人工髋关节中期稳定性良好,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和普通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对比,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均良好,中期稳定性良好,固定牢固;但直接打压镶嵌固定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n=30)和对照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n=3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Harri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相比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的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5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法进行手术。术后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以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的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5%vs 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皮肤浅表感染率和皮缘坏死率均较对照组低(0 vs 15.38%,0 vs 19.23%,P 0.05);两组在腓肠神经损伤和骨折畸形愈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