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理想检测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HE染色观察胃炎程度,观察了90例HP阳性患者在胃底、胃体、角切迹、幽门前区大弯的分布情况和177例患者的胃糜烂部位与非糜烂部位的HP感染状况,发现:HP感染至全胃分布,各部位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数量和胃炎程度有差异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r=0.948),以角切迹HP数量最多、胃炎程度最重、局灶萎缩性胃炎和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亦最高;胃窦、胃体、胃底的HP数量、胃炎程度则依次降低。非糜烂部位的HP检出率为62.7%,糜烂部位的HP检出率为58.8%,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四型糜烂间H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角切迹是检测HP感染、观察胃炎程度的理想部位,从糜烂部位取活检不一定能提高HP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幽门螺杆菌的菌体蛋白构成及其免疫印迹条带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6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临床分离株的菌体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以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其免疫原性;以6株Hp菌体蛋白的等量混合物为抗原,检测了6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抗HpIgG的免疫印迹条带。结果:凝胶上6株Hp的菌体蛋白条带非常相似,均含67.0u、65.0u、57.0u3条主要蛋白条带,但各主要蛋白条带的含量在6株Hp中各不相同(薄层扫描法);除共同含有67.0u、57.0u、55.0u、52.0u4条免疫反应条带外,6株Hp的其余免疫反应条带的检出率及颜色深浅有明显差异;24.8u免疫反应条带在胃癌组的检出比例(11/12)显著高于胃溃疡组(4/13)、十二指肠溃疡组(7/14)和慢性胃炎组(1/12)。结论:不同Hp临床分离株的菌体蛋白结构相似,但其蛋白含量和免疫原性有差异;24.8u蛋白可能与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肠化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胃癌高发区1333例普查人群的胃活检组织和30例胃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做Warthin-starry染色,对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慢性浅表胃炎伴肠化生、癌旁肠化生用粘液组化方法染色分型。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度相关,与胃溃疡、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早期胃癌显著相关,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胃炎伴肠化生、胃增生性息肉亦相关(P均<0.05);进展期胃癌的Hp感染率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型胃癌中以腺癌Hp检出率高(75.4%),与粘液细胞癌Hp检出率(30%)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型肠化生之间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佳检测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佳检测部位的探讨杨润宽林三仁金珠赵树良王宝林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系。Hp在胃内呈灶性分布[1]。取活检部位太少可能造成漏诊,活检部位太多既增加患者痛苦又无必要。我们采用多部位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急性染毒方式,观察三硝基甲苯(TNT)对大鼠睾丸某些生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mg/kgTNT染毒组睾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LDH)、山梨醇脱氢酶(S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下降,睾丸锌含量下降,而血清锌含量上升。1000mg/kgTNT染毒组睾丸G-6-PD和ACP活性也下降,而血清锌含量升高。表明睾丸中G-6-PD和ACP活性以及血清锌含量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毒性是发达国家药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大量肝细胞坏死是APAP肝毒性的主要特征,损伤肝细胞的再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因素会影响肝脏修复。炎症在APAP过量导致肝损伤后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目前,通常认为炎症是引起肝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然而证据表明炎症在早期阶段导致肝损伤,但在后期阶段可以促进肝脏再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是APAP肝损害的一个重要炎性调节因子,然而NF-κB活性增加与肝损伤后期阶段的肝脏再生有密切关系。肿瘤坏死因子 α作为一种早期炎性细胞因子,也同APAP肝损伤后肝脏再生相关。炎症在APAP肝损伤中起着双重作用,即参与了早期肝损伤过程又参与了后期的肝脏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8.
了解不同幽门螺杆蓖的菌体蛋白构成及其免疫印迹条带与胃十二指肠的疾病的关系。方法:将6株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体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其免疫原性;以6株Hp菌体收白的等量混合物为抗原,检测了6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血清抗Hp-IgG的免疫印迹条带。  相似文献   
9.
胃粘液层的幽门螺杆菌定植与胃炎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胃粘液层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对200例患者胃镜检查后检测胃粘膜及胃粘液内的Hp。结果显示,Hp不仅寄居于胃小凹及胃粘膜上皮层,还定植于胃粘液层中,且粘液中的Hp较粘膜上皮层的数量更多。局部胃炎程度不仅与粘膜上皮表面Hp密度密切相关(r=0.996),还与粘液层的Hp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822)。提示胃粘液层Hp与胃炎相关,是否根除Hp的病理诊断应将粘液中是否存在Hp作为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观察以胶体枸橼酸铋(商品名德诺,CBS)和硫糖铝为中心的两组低剂量三联疗法在HP相关性疾病中根除HP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让,试图找出有效、廉价及副作用少的疗法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用药前1周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病理组织Warthin-Starry 染色阳性,2月内未接受铋剂、铝剂及抗菌素治疗的患者,除钱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而影响观察者,进入本观察共84例,失访10例,3例因严重副作用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