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中青年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年龄18~60岁,根据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63例)和非完全恢复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类型(OR: 0.144,95% CI:0.030~0.688,P=0.015)、治疗方式(OR: 7.622,95% CI:1.823~31.870,P =0.005)和治疗前动眼神经麻痹持续时间(OR: 0.848,95% CI:0.783~0.919,P =0.000)是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中青年患者中,开颅夹闭比介入栓塞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类型也与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相关,而完全恢复的最佳预测因素是治疗前症状的持续时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13-17]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over-expression of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3 (LRIG3) on the cell cycle and survival of human glioma cell line U87 and U251 and explored t...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7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CCF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三维血管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区域,分析瘘口形态、位置、大小等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67例CCF患者经DSA三维血管重建、采用MPR技术处理图像后均能清晰显示瘘口位置及大小。单纯可解脱球囊封堵瘘口45例,弹簧圈加Onyx胶栓塞瘘口21例,闭塞颈内动脉1例。所有患者瘘口栓塞完全,3个月至6年的临床随访中,均无复发。结论: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的显示CCF患者瘘口位置及大小,对CCF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构建人类富含亮氨酸重复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LRIG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的技术方法,为研究LRIG1的功能提供帮助。方法用EcoRⅠ及BamHⅠ双酶切LRIG1基因和plvxDsRed-monomer-n1慢病毒载体,琼脂糖凝电泳回收LRIG1片段和载体片段;通过T4连接酶将LRIG1基因连接至慢病毒载体上;按Lenti-XHT慢病毒包装试剂盒说明包装慢病毒;用EcoRⅠ及BamHⅠ双酶切法鉴定重组慢病毒载体;然后用plvxDsRed-monomer-n1和plvxDsRed-monomer-n1-3×flagLRIG1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RIG1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U87细胞感染病毒载体后经嘌呤霉素筛选显示细胞红色荧光较空载体感染细胞减弱;实时PCR结果显示LRIG1 m RNA过表达组较对照明显升高;提取感染后细胞蛋白,Western blot鉴定flag标签蛋白表达成功。结论 LRI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可使外源基因获得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表达LRIG3基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与U87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携带LRIG3过表达特异性序列和只含空白载体的质粒用慢病毒法感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与U87,筛选稳定株,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LRIG3表达的变化,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病毒感染后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与U87增殖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PCNA和Ki-67的表达差异。结果 LRIG3过表达组细胞中LRIG3 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67.6%( U251)和79.9% (U87),LRIG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62.3%(U87)和91.0%( U251)。MTT法结果显示两实验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相应对照组。U251细胞对照组PCNA阳性率为(47.81 ±4.67)%,实验组为(27.49±3.17)%,U87细胞对照组PCNA阳性率为(55.50±4.01)%,实验组为(33.60±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251细胞对照组中Ki-67的阳性率为(48.50±6.11)%,实验组为(24.30±3.76)%,U87细胞对照组Ki-67阳性率为(55.20±4.19)%,实验组为(23.50±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LRIG3基因过表达可减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应用替罗非班对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血栓的治疗效果,包括血栓是否溶...  相似文献   
8.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以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难度最大。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该文就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扰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基因表达促进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株侵袭性的机制.方法 用携带U6启动子的LRIG1特异性短发夹RNA (shRNA)序列的质粒载体pGenesil2-LRIG1-shRNA (siRNA)及含非特异shRNA编码序列的对照质粒pGenesil2-negative shRNA(neg)转染U251细胞株,通过G418筛选,鉴定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侵袭实验验证干扰LRIG1对U251侵袭性的影响,通过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激酶(MMP)-2、MMP-9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其下游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1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含U6启动子LRIG1 shRNA序列的质粒转染干扰组LRIG1 mRNA降低至对照组(35.3%~39.2%,P<0.05).干扰LRIG1表达组U251细胞侵袭数[(159±15)~ (188±9)/视野],较空白对照组细胞侵袭数[(28±9)/视野]明显增多(P<0.05);干扰LRIG1激活EGFR通路传导;干扰LRIG1后干扰组MMP-2较对照组活性增加(1.66±0.11~1.96±0.12,P<0.01),MMP-9干扰组较对照组活性增加(4.82±0.27~4.47±0.29).结论 LRIG1表达下调后MMP-2、MMP-9活性增强,从而促进U251细胞的侵袭性,可能通过激活EGFR信号通路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未破裂2例;栓塞治疗4例,夹闭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6例可正常工作生活,2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2例,1分2例,0分4例;8例DSA或CTA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破裂可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显微夹闭术均是可行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