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疟原虫裂殖子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NO发生剂(NOC)5和NOC18于体外预处理约氏疟原虫裂殖体,然后接种小鼠,尾静脉采血,吉姆萨薄血膜染色,计数小鼠感染率。结果 伴随NOC处理浓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鼠出现感染的时间明显滞后,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 NO具有明显削弱约氏疟原虫裂殖子感染力的作用,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用于流行区使用的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抗原。方法:分离猪囊尾蚴不同组织组来源结构制备抗原。用水溶和尿素溶的方法提取并纯化后,检测囊虫病流行区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猪囊尾蚴全囊及囊液抗较单纯的囊壁、头节抗原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尿素溶抗原较水溶性抗原有更好的特异性。结论:尿素溶性纯化抗原在寄生虫病流行医有较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口腔粘膜感染小鼠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中 ,经常使用家兔和小鼠作为血吸虫病的动物模型 ,过去通常用经腹壁皮肤或经腹腔注射尾蚴的方法感染动物。经查阅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及维普资讯镜像站中刊数据库检索系统 ,尚未见尾蚴经口腔粘膜感染动物方法的相关文献报道。本实验进行了经口腔粘膜感染的可行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日本血吸虫尾蚴 阳性钉螺由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 ,以 2~ 4只 /管分别放入指管内 ,管内注满冷开水 ,置于2 5℃有光照的温箱内孵育 4~ 8h ,待尾蚴逸出后备用。1.2…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follicle mite)。寄生于人体的仅2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uiculo Yum,Df)和皮脂蠕形螨(Demcdex brevis,Db)。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的寄生虫,Df.寄生于皮肤较为表浅的毛囊部位,且有群居现象;Db.一般为单条独居生活.寄生于皮肤深部的皮脂腺内。蠕形螨感染具有流行广泛、病变轻微、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等特点,故常易被忽视。为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笔者对云南大理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云南兰坪地区带绦虫种类进行鉴定。方法选取成虫样本,进行基因组抽提,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mtCOXⅠ)部分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后,用生物学软件DNAMAN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LP1和LP4同源性达99.8%,LP1-4与BZ2—3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而与BZ1的同源性较远,低于88%。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较接近,远离猪带绦虫。结论云南兰坪地区带绦虫株与亚洲带绦虫标准株相似,同属于亚洲带绦虫。mtCOXⅠ片段可用于带绦虫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适用于猪囊虫流行区使用的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抗原。方法:通过各类型液相抗原和固相抗原,检测囊虫病流行区阳性血清样本的效果比较。结果:猪囊尾蚴全囊及囊液尿溶性与水溶性纯化抗原具有同样特异性。猪囊尾蚴液相抗原与固相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猪囊尾蚴全囊尿素溶性纯化抗原的有诊断应用价值,固相石腊切片抗原较为适宜于广大流行区。  相似文献   
9.
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梅  申丽洁  李伟  张莉  王晶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658-658,657
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实验教学效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有机融合贯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致病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一组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该组疾病种类很多,主要是由于摄入未熟的感染了寄生虫的猪、牛、鱼、虾、蟹肉等引起.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食谱的扩展,以及食品卫生管理滞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患病人数超过了疟疾、血吸虫病等[1].而不良的摄食行为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人群中发病增高的主要原因,不仅使原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而且还出现了新的食源性寄生虫病[2].本文就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感染及致病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