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皮肤既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的完整与否,抗病能力强弱,与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灵枢·天年》云:"肌肉介利,皮肤致密……故能长久",说明皮肤在机体抵御外邪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虫类药多具有宣风泄热、消痈散肿、搜风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并起引经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皮肤科疾病多有痒、肿、痛之症,中医理论认为多为风、热、毒、瘀侵袭肌肤所致。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只要辨证准确,在处方加入虫类药,即能发挥独特疗效.尤其对于丘疹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虫类药功效较多,其应用范围较广,在临床上起着重要作用。四物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探讨虫类药配合四物汤治疗慢性湿疹,对于临床治疗慢性湿疹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四物汤配合虫类药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玥  杨智成 《吉林中医药》2011,31(2):121-123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发病机理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相关。多数患者血清总IgE与皮炎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病变范围有关。湿疹在中医学中谓之"湿疮""浸淫疮"等范畴。运用四物汤治疗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的慢性湿疹是基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具有古籍经典记载,中医理论源流,药理研究佐证的基础。虫类药系"血肉有情"之品.以其蠕动之性.飞灵走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根据其病机脾虚血燥,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久病入络,久瘀入络的特点,近代医家相继运用虫类药治疗湿疹,取得明显疗效。吴军教授指出,大凡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需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时,如能在辨证原则下,参用虫类药,往往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微波治疗阳证疮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及住院阳证疮疡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实验组常规换药后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微波治疗疮面;对照Ⅰ组常规换药后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疮面;对照Ⅱ组常规换药后采用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疮面。结果实验组的方法对促进疮面愈合、缩短疮面愈合时间、缓解疮面肿痛、综合疗效等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 0. 01)。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微波治疗阳证疮疡患者的方法在疮面愈合快、疗程短,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导师吴军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对玉屏风散临床应用体悟较深,常配合虫类药治疗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尤其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尤为突出.临证常以虫类药疗宿疾起沉疴.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凡药石所不能奏效者,乃予虫蚁搜剔之品,多能获愈.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面尘,是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的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对称分布于面部,在颧部呈蝴蝶形.常见于月经不调、妊娠、口服避孕药及患有肝脏疾病的妇女,日光的曝晒,精神创伤等为常见诱因[1].临床发病率较高,笔者导师吴军教授以补肾为主,辅以柔肝治疗黄褐斑,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6h)50例,急性期(6~24h)81例、亚急性期早期(24h~7天)69例和慢性期(>7天)30例.计算各区域的ADC、rADC值差异.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结果:不同时期患者脑梗死核心区、IP1区、IP2区的ADC值与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镜像区、IP1镜像区、IP2镜像区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与ADC、rADC值水平呈正相关(P<0.05).HT组与NHT组rADC值下降程度的所占比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HT组ADC最低值和ADC平均值均显著低于NHT组(P<0.05).结论:ADC值与rADC值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具有良好效能,其水平随发病时间延长呈现相关性变化,提示梗死病灶变化和出血风险,对治疗方案选用及预后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