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4���󳦰��������г�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研究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和围术期处理技术。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9月施行肝切除术的114例大肝癌病例。结果 大肝癌手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小肝癌显著高,两两组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时、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1996-2000年所施行的大肝癌手术切除较1990-1995年而言,术中输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有明显下降。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是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和围术期处理技术较前已有明显进步。只要术前准确判断肝脏储备功能及术中有效控制出血,大肝癌的切除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意外发现的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年1月至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胆囊癌属意外发现的早期胆囊癌的诊治经验。结果9例属手术意外发现,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或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为早期胆囊癌(NevinⅡ期)。7例于术中施行了标准的根治术,2例术后确诊再行根治。结论早期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对可疑者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意外发现早期胆囊癌;一旦确诊即予施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TSP-1和VEGF在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 1(TSP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平衡在肝细胞 癌(HCC)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7例HCC及其癌旁肝 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TSP 1、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研究TSP 1和VEGF的表达与HCC 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37例HCC中TSP 1阳性率为62.2%(23/37),低 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中VEGF的阳性率为97.3%(36/37),高于相 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有镜下静脉浸润的HCC组织中TSP 1的表达低于无镜 下静脉浸润者,而VEGF的表达则高于无镜下静脉浸润者(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CC中 VEGF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33,P<0.05),而TSP 1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 则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393,P<0.05)。结论 TSP 1低表达与VEGF过表达之间的 不平衡性是决定HCC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1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均在处理脾蒂前夹闭脾动脉,其中1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中转开腹.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300 min,平均210min;术中失血200~1000ml,平均480ml;术后住院时间8~15 d,平均9d;术后发生少量(<300 ml)胸腔积液2例,少量(<300 ml)腹水2例,轻度(<10 ml/d)胰瘘1例,均未作特殊处理,带管出院后1个月好转拔管,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4~20个月),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用超声刀预夹闭脾动脉,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进行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及肠粘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影响。方法应用盲肠结扎打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脓毒症组、T3预防组及T3治疗组。术后 2 4h检测血清NO及甲状腺激素浓度 ,取末端回肠HE染色以判断组织损伤程度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粘膜中iNOS的表达。结果T3预防组动物死亡率较脓毒症组低 (LogRank检验值 =3 85 ,P <0 0 5 ) ,血清NO浓度降低 (F =19 6 ,P <0 0 1) ,肠粘膜损伤程度减轻 (χ2 =5 30 3,P <0 0 5 ) ,肠粘膜上皮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下降(χ2 =4 876 ,P <0 0 5 )。结论脓毒症时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抑制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构建pcDNA 3.1-HBx质粒转染CCL13细胞,将CCL13/HBx细胞与干扰素-α共培养,并用RT-PCR、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CCL13/pcDNA3.1、CCL13/HBx、CCL13/HBx-INF-α中p202、PTEN基因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CCL13/pcDNA3.1、CCL13/HBx、CCL13/HBx-INF-α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CCL13/HBx细胞中p202、PTEN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CL13/pcDNA3.1细胞和CCL13/HBx-INF-α细胞(P<0.05),而CCL13/pcDNA3.1细胞与CCL13/HBx-INF-α细胞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13/HBx细胞通过Matrigel的细胞数[(37.2±3.8)个/HP]明显多于CCL13/pcDNA3.1[(6.4±1.2)个/HP,t=8.369,P<0.05]和CCL13/HBx-INF-α细胞[(7.6±1.3)个/HP,t=7.256,P<0.05],而CCL13/pcDNA3.1与CCL13/HBx-INF-α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可能通过上调乙肝病毒X蛋白所介导的p202基因、PTEN基因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败血症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与肠屏障破坏之间的关系 ,探讨补充外源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对败血症时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对 5 3只SD大鼠采用盲肠结扎打孔法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 ,并予以T3 (15 μg/kg)纠正败血症大鼠的低T3 状态。结果败血症组大鼠血清中游离T3 、游离T4 浓度与小肠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 (P <0 0 5 )。治疗组大鼠肠屏障的破坏程度明显轻于败血症组。结论败血症时血清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与肠屏障的氧化损伤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明显地保护肠屏障 ,改善败血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内异物致肺栓塞伴急性免疫性溶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及讨论。本例患者为36岁,男性,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0天”入院,有α型地中海贫血病史及输血史。血清鉴定出抗-Ec及抗-JKa不规则抗体,CT肺动脉造影提示左肺上叶肺动脉走行区细条状稍高密度影,伴远端新见积气,异物待排。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后经输注交叉配血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术,为手术创造了条件,行胸腔镜左肺动脉异物取出术,使疾病获得良好转归。在临床上遇到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急性免疫性溶血,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为重要。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红细胞输注疗效欠佳者,及时启动血浆置换或联合利妥昔单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部伽马刀治疗对肝细胞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体部伽玛刀对60例肝癌病人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病人T细胞、NK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参数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人行体部伽玛刀治疗后1周T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但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P〈0.01);治疗后1月T细胞、NK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增强并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降低。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肝细胞癌安全、有效,同时能增强病人免疫功能,且治疗1月时免疫功能达高峰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Ligasure联合超声刀在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Ligasure联合超声刀在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分为联合手术组158例、传统手术组129例,分别接受联合应用Ligasure和超声刀开腹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并根据具体手术方式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对应亚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联合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施行肝胆外科开腹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