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F是否促进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Ms C),用不同浓度的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 MIF(0μg/L、50μg/L、100μg/L)刺激Ms C。CCK8法检测Ms C的增殖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0μg/L、100μg/L的r MIF刺激Ms C 24 h及48 h后,A4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 MIF刺激Ms C 48 h后,其Cyclin-D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MIF可能通过诱导Cyclin-D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从而促进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肾内科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的患儿共23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学、细菌耐药情况及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急性肾盂肾炎后肾疤痕形成的危险凶素。结果23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儿中,男性93例,女性137例,男女比1:1.47,其中〈1岁99例,男女比为1.30:1;1~5岁75例,男女比为1:2.75;〉5岁56例,男女比为1:2.29。在230例APN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革兰阳性菌13株,真菌2株;居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5株(61.32%),肺炎克雷伯杆菌13株(12.6%)和屎肠球菌9株(8.49%)。65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有44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菌素及复方磺胺甲嗯唑、氨曲南等中等耐药,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等敏感。52例患儿于出院后6—12月进行双肾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ECT)复查,其中31例有肾疤痕形成(59.62%),21例好转(40.38%)。泌尿系统畸彤或膀胱输尿管返流是儿童急性肾盂肾炎肾疤痕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6.89,P〈0.05)。结论儿童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1岁以男性患儿为主,而〉1岁则好发于女性。大肠埃希菌仍是主要的致病菌,且存在着多重耐药。伴有泌尿系统畸形或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急性肾盂肾炎患儿更易有肾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3.
总结和分析温州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08-2009年在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10例患儿符合诊断,男女比为2.93:1,年龄范围1月龄~15岁,其中<2岁的婴幼儿占80.91% (89/110)。76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69.09%);共检出病原体109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为I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65例为IM(IM组),以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频数变化。结果 IM组CD3+CD8+细胞频数、Th17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Treg/Th1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患者急性期EBV-DNA病毒载量与CD3+CD8+细胞、Th17细胞频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2、0.797,P0.01);与CD3+CD4+频数、Treg细胞、CD4/CD8及Treg/Th17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1、-0.357、-0.469、-0.422,P0.05)。结论 IM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紊乱程度与EB病毒感染量有关,调节性T细胞减少和Th17细胞增多可能参与IM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 VCUG)是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金标准[1],其操作过程包括插导尿管、往膀胱注射造影剂及排泄造影剂,均可使婴幼儿产生不适感,包括哭吵,疼痛、焦虑、烦躁等,以致操作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失败。水合氯醛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具有相对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临床广泛应用于儿科。因此,为缓解儿童在行 VCUG 操作过程中的疼痛、焦虑等不适情感,我们在 VCUG检查前使用水合氯醛进行镇静,观察水合氯醛对儿童 VCUG 操作过程中不适感的影响,探讨超倍剂量水合氯醛对患儿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建环  王德选  陈敏广  邢超 《浙江医学》2021,43(4):373-376,382
目的探讨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基因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6例,为肾病组;另选同时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6例为对照组。提取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和总mRNA,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ACA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ACAT1及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CAT1基因与胆固醇水平的关系。结果肾病组患儿ACAT1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14±0.02)比(0.07±0.01),P<0.05],ACA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2.36±0.58)比(4.76±0.81),P<0.05],Dnmt1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06±0.01)比(0.09±0.01),P<0.05],而两组Dnmt3amRNA、Dnmt3bmRNA表达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CAT1甲基化水平与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0.39,P<0.05),ACAT1mRNA表达水平与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ACAT1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状态,可能与Dnmt1mRNA表达下调有关,从而使胆固醇代谢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7.
杨建环  王德选  陈敏广  胡小涵 《浙江医学》2018,40(12):1291-1294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婴儿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尿路感染患儿32例(尿路感染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婴儿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DR、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mRNA表达水平,重亚硫酸氢钠测序技术检测VD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尿路感染组患儿VDR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婴儿,DNMT1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婴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DNMT3a、DNMT3b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路感染组患儿VD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感染患儿VDRmRNA表达水平升高,VD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降低,VDR基因甲基化异常与婴儿尿路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尿路感染的关系,分析尿路感染婴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2016年10月诊断为急性尿路感染患儿162例,健康对照组婴儿129例,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同时对162例尿路感染婴儿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尿路感染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浓度为(29.45±9.15)ng/ml,而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维生素D浓度为(37.48±12.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补充维生素D、日照时间3 h的OR值分别为0.133~0.567、0.066~0.319,(P0.001)。结论急性尿路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补充维生素D、日照时间3 h可降低尿路感染患儿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方法将2005年后采用VSD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VSD组,将采用开放换药的40例患者作为开放组,比较2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效,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0.
肾病Ⅲ号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病Ⅲ号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复发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初次发作INS患儿77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组)39例,西医组38例。观察疗程6个月。测定二组患儿治疗前后肾病复发情况,并比较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的复发率显著下降(P〈0.05),而IgG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INS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