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影响。方法 对55 例结肠镜检 查患者,将其分为A、B 两组。其中,A 组26 例,B 组29 例。A 组检查当天口服2 L PEG 溶液;B 组分次口服 4 L PEG 溶液。肠道清洁度采用波士顿量表评分(BBPS),记录是否检出大肠息肉、不良反应及对药物口感评 价。结果 两组BBPS 评分总分、左半结肠、中段结肠及右半结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 组息肉检出率、不良反应及对药物口感的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层分析:B 组男性与女性 BBPS 评分总分和右半结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男性与女性BB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有无腹部手术史BB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 患者,分次口服4 L PEG 溶液方案较口服2 L 方案肠道清洁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肠粘膜之间异常的免疫调控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纠正菌群失调的肠道微生态疗法对IBD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产妇以及已按照免疫程序注射过HBIG以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年龄为1岁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检测婴儿血清HBsAg。结果 HBsAg阳性产妇对于乙型肝炎能够通过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认为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者所占比例为74.14%。受检婴幼儿中,HBsAg检测阳性11例(9.48%),阻断成功率为90.52%。母亲为乙肝大、小三阳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71%和2.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HBIG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58%和15.00%,剖腹产以及顺产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51%和7.59%,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09%和8.54%,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加强HBV感染孕妇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并按照免疫程序对新生儿联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怀疑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对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于治疗后三个月测量患者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肌瘤周边与内部血流量、子宫血液流速和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96例子宫肌瘤可疑患者均经彩超诊断,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89例,诊断符合率占92.7%;经治疗后三个月复查,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均有明显缩小(P<0.05);BFV、V、RI和PI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地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改变,显示病灶内部和周围血管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