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滇杠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滇杠柳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滇杠柳苷元A-3-O-β-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β-谷甾醇(2),滇杠柳苷Ⅰ(3),熊果酸(4),杠柳苷元(5),杠柳苷(6),北五加皮苷E(7),periplocoside M(8),胡萝卜苷(9),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10)。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强心苷,化合物8为首次从滇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的正交法构建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新药发现阶段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提供实用的微量筛选方法。方法以α-葡萄糖苷酶为酶源,96孔板为载体,在生理pH值和温度的条件下,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对酶活力的影响,确定酶反应最佳条件。在确定筛选模型运行条件后,对阳性药物和492种贵州民族药植物提取物进行筛选研究。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成功构建了实用灵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492种植物提取物筛选结果表明,有145种提取物的抑制率达到了50%以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具备了简便、快速、灵敏、高效、经济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GC-MS技术分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活体半叶枯斑法和MTT法分别研究了其抗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检测出58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3个,含量较多的有五味子素(13.974%),香芹蒎酮(8.064%),去氢香树烯(6.063%),缬草萜烯醇(5.416%),戈米辛A(4.732%)等,其中非木脂素成分含量为67.06%。抗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TM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运用GC-MS方法对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的低极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该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这为分析中药五味子总木脂素中非木脂素成分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检测方法,同时为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品质的化学和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刺梨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神经营养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刺梨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及神经营养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及Sepharose CL-6B凝胶柱色谱对刺梨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RRTP-1~RRTP-8共8个多糖组分。凝胶柱色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纯度。采用PC12细胞对各组分的神经营养活性进行筛选,并对纯化的单一多糖进行活性定量测定。结果RRTP-1和RRTP-3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多糖。PC12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多个多糖组分能刺激PC12细胞产生神经纤维样突起。结论多数刺梨多糖组分具有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增加口服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研究槲皮素(QUE)混悬液、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3种剂型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探讨药物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法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方法,对比3种剂型的肠渗透性;通过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实验,对比3种剂型体外的细胞摄取;考察细胞NPC1L1 介导的转运、内吞、被动渗透,阐明药物摄取机制。结果 大鼠原位肠灌注实验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渗透性最高,约为槲皮素混悬液的14倍、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3倍;以槲皮素混悬液为参照,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证明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变化不显著(Fr=1.3)但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Fr=4.6);体外细胞转运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摄取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体外转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减少NPC1L1作用和增加被动扩散是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吸收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提高檞皮素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增加被动渗透,进而提高檞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大叶臭椒果实,叶,茎3个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组分分析;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为4.73%,主要成分为桧烯(32.43%)、苧烯(28.91%)和1,8-桉树脑(13.55%);叶部分中含挥发油提取率1.89%,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43.79%)、桧烯(26.89%)和α-萜品醇(11.13%);茎中挥发油提取率为0.21%,主要成分为萜品烯-4-醇(37.77%)和桧烯(10.58%)。果实中挥发油无抑菌作用;叶提取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茎中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果实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且果实、叶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茎所提取得的挥发油有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致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作用HMEC,建立炎症反应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预处理细胞,然后将细胞暴露于LPS,ELISA检测炎症因子ICAM-1、IL-6和MCP-1的含量;荧光观察Ca^2+内流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入核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NF-κB核内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及TLR4的表达。结果HMEC暴露于LPS后,出现了明显的Ca^2+内流,NF-κB p65发生磷酸化,核内转录活性上调,ICAM-1、IL-6及MCP-1表达上调。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均能抑制LPS刺激HMEC后产生的Ca^2+内流、NF-κB p65入核及核内转录活性上调,减少ICAM-1、IL-6、MCP-1的表达,下调NF-κB p65、p-NF-κB p65及TLR4的表达,且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芩苷能抑制LPS诱导的HMEC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Ca^2+内流和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探究山萘酚的肾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人肾近曲小管细胞HK-2分为细胞对照组(二甲亚砜终浓度<0.01%)、山萘酚5,10,20,50和100μmol·L-1组及多柔比星(Dox)10μmol·L-1组。Hoechst 33342染色和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活细胞数目和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DCFH-DA,Mito-Tracker Red CMXRos和Fluo-4 AM分别检测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和Ca2+内流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ATP含量;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DN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入核情况,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蛋白[p38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c-Jun N端激酶(JNK)、p-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ERK]和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蛋白(p-STAT3和ST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吲哚类化合物GY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环氧合酶-2(AMPK/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AMPK激活剂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为阳性对照药物,利用MTT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GY3、AICAR、塞来昔布及AICAR+塞来昔布联用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GY3和AMPK抑制剂Compound C联用对MCF-7细胞乙酰辅酶A羧化酶、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GY3可上调P-ACC的表达、下调COX-2的表达(P<0.01,P<0.05),同时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活力(P <0.01,P<0.05),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P<0.05),并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Compound C可有效地阻断GY3对AMPK的激活和COX-2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AIC-AR、塞来昔布及AICAR+塞来昔布联用的比较显示GY3的抑癌活性较高.结论 GY3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激活AMPK、抑制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新药发现阶段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ChE)抑制剂的筛选提供实用的筛选方法,并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筛选提供选择性评价模型。方法以大鼠血清作为丁酰胆碱酯酶酶源,按照酶反应体系构建原则,在pH 7.4和37℃的条件下,以96孔板为载体,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在确定模型的筛选运行条件后,采用3种阳性药物和115种植物提取物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筛选测试。结果采用大鼠血清为酶源成功构建了实用的BChE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结论本工作构建的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基本具备了简便、快速、可靠、经济、拓展性好的优点,可用于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大规模筛选,同时,该模型可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相互配合使用,用于评价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