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研发便捷式呼吸器的基础上,对治疗呼吸衰竭的几种呼吸模式作了改进,增强了氧疗和通气的效果。方法: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清醒患者改用鼻罩式NEEP呼吸模式,取消手控管,用口吸气,用鼻呼气;对非典型I型呼吸衰竭,在面罩正前方加一个呼气通道,呼气过程中空心球内可从球底部供氧管获得氧气,作为下次吸气时的储备氧气。结果:COPD患者因不受手控管的限制,呼吸更加规律、自由,有利于改善通气;对非典型I型呼吸衰竭因不需要、也不会像Ⅲ式那样重复吸入CO2也增加了FiO2。结论: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任意的Fi02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给氧目的,也可排出多余的CO2有利于病情逆转。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的最佳康复途径。方法:住监护病房;保持良姿位;体位变换;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感染。结果:亚低温治疗患残存的功能极大的恢复,减轻功能障碍。结论:康复是从疾患发生之时就开始了,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患者共2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术中采用常规取环术的基础上于宫颈口处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患者仅采用常规取环术。观察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宫颈软化程度、取器效果中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宫颈软化程度、取器效果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配伍应用于绝经妇女及取环困难的绝经期妇女,具有操作简便、止疼效果佳、安全有效的特点,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又适合于基层医生操作,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副作用少、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有辅助治疗作用等.从1997~2000年本文作者就应用PHGF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慢性活动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肝纤维化是重要因素.有人把慢活肝作为肝硬化的前驱,慢活肝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则是不可逆的.为了抑制肝纤维化,阻止慢性肝病加重,应用PHGF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不仅自觉症状减轻、腹水消退还有助于肝功能改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r球蛋白显著降低有利于肝细胞DNA的合成和再生.因此对慢活肝及慢性活动性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P30 0可否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 3例血管性痴呆的检测 ,依据 3组年龄段分别与非痴呆组对照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非痴呆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果同时显示 ,6 0岁以上痴呆组的P30 0潜伏期延长为对照组潜伏期加年龄附加值加 1.5S以上。部分患者经过早期治疗 ,P30 0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 提示P30 0改变可先于长谷川智力量表 ,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银杏总黄酮甙 (金纳多 )有利于痴呆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后检查结果的变化。方法:脑梗死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二周)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变学指标检查,同时设对照组进行检查;将87例脑梗死组治疗前检查结果与79例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将脑梗死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治疗前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检查结果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前后检查结果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是指导治疗 脑梗死和观察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观察急性脑血管病的脑循环改变,以指导治疗。我们观察了前循环障碍108例病人。方法:108例病人,出血组34例,缺血组74例,治疗前后进行了脑循环动力检测对照。结果:通过对照检测,结果发现病灶侧的脑循环颈动脉血液流速、流量治疗前明显低于非病灶侧。随着症状与体征改善,治疗后的颈动脉流速、流量明显增加,且先于体征改变。结论:脑循环(VCA)指标对临床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安全、简便、有效。有助于选择治疗药物,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套管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连续阻滞麻醉36例,效果满意。患者年龄12~60岁。手术部位在上臂及手部各9例,前臂18例。手术时间5~10小时。 1.操作方法:在相当于第7颈椎横突水平,中前斜角肌肌间进针,穿刺法同单决肌间沟法。不作局麻皮丘,用左手食指探压进针点,右手持套管针沿左手食指按压方向刺向内下后,有突破感或异感后停止进针,抽吸无血液、气体回流,即可固定针头注药。注毕,将外套管向尾部送进1~1.5cm,拔出针芯固定外套管于颈部,接好连接管备连续注药  相似文献   
9.
简易氧疗呼吸器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简易氧疗呼吸器中的一种重复呼吸模式对脑动脉硬化症(AS)进行氧疗,进一步改善脑组织缺氧。方法:对43例,AS随机分为治疗组(呼吸器组)和对照组(药物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72%,p〈0.01。结论:用本呼吸器氧疗,再结合对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可最大程度地遏制或延缓脑萎缩、脑卒中的发生,且具有使用方便、无副作用及价廉之特点,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高龄人在人口基数中所占的比例日渐增加,同时由于麻醉和外科技术的发展,高龄人群的手术范围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手术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麻醉中和谐的护理配合同样重要.对提高临床麻醉安全与麻醉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