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志贺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嘉兴地区 2006年 11月 -2012年 10月间多重耐药志贺菌,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 β-内酰胺类基因、接合性质粒、整合子、转座酶、插入序列和复方新诺明类基因共 14种;β-内酰胺类基因和可移动元件遗传元件存在状况的相关性用指标聚类分析(SPSS法)。结果 58株多重耐药志贺菌检出 β-内酰胺类基因 3种(CTX-M-1、TEM、OXA),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检出 5种(traA、trbC、intI1、ISEcp1、IS903)。结论 本组志贺菌 β-内酰胺类抗菌素耐药与携带 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致本组志贺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指标聚类分析提示可移动遗传元件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携带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志贺菌(shigella)至今仍是影响人类肠道健康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1].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弱,对志贺菌更加具有易感性.近年来在抗菌素的压力下志贺菌出现多重耐药,使临床用药显得棘手,而儿科适用药物谱较狭窄,治疗更为困难.有关志贺菌耐药机制的探讨,我们曾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氯霉素类基因、β-内酰胺类基因做了研究[2-4],由于试验菌株少,不能反应嘉兴地区志贺菌的耐药状况.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志贺菌对常用药的耐药机制,本研究共筛选了嘉兴地区耐药志贺菌58株,检测了β-内酰胺类基因、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接合性质粒、转座酶、插入序列和整合子,共14种耐药相关基因,用指标聚类分析(SPSS法)分析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复康散外敷结合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采用牵引、按摩治疗的同时,加用自制的颈复康散颈部外敷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同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72.6%),显效10例(16.1%),有效5例(8.1%),无效2例(3.2%),总有效60例(96.8%);对照组治愈20例(32.2%),显效7例(11.3),有效24例(38.7%),无效11例(17.6%),总有效率51例(82.3%)。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方法效果满意,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运送培养基以及无菌棉拭子三种标本运送系统维持细菌活性的能力。方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白色念珠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在0h、1h、4h、8h、12h、24h分别检测它们在三种运送系统上存活的情况,每个时相点重复检测10次。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白色念珠菌24h内在三种运送系统上存活,且菌量无明显变化。但对苛养菌包括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在两种运送培养基上的存活时间和菌量不同程度优于无菌棉拭子。结论运送培养基运送临床微生物标本效果好于无菌棉拭子,特别是对苛养菌的细菌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细菌培养确诊百日咳与未确诊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疑似百日咳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结果,分为确诊组(培养出百日咳鲍特菌)49例和未确诊组(培养阴性或其他细菌)111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160例疑...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9例RVVC病例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17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2株(68.5%)、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27.5%);1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100.0%)、克霉唑(100.0%)、制霉菌素(99.2%)、酮康唑(99.2%),最低的是咪康唑(36.9%);56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制霉菌素(100.0%)、两性霉素B(98.2%)、益康唑(96.4%),最低的是特比萘芬(0)、氟康唑(60.7%)。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无药敏结果时可选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寻求RVVC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进行真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确定个体化的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治愈停药后1、3、6、9、12个月回访调查分析。结果67例RVVC病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68.4%,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26.4%;在口服用药中酮康唑敏感率最高(91.04%),特比奈芬敏感率最低(34.33%),在阴道用药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100.00%),克霉唑次之(91.00%),咪康唑敏感率最低(53.73%);RVVC的治愈率为随访治愈后1个月95.52%、3个月83.58%、12个月72.22%。结论RVVC的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治疗RVVC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根据病程和随访复发情况延长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时间是治愈RVVC的有效措施,在无药敏结果时首选酮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以利于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ATB Expression系统鉴定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153份脐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36株,阳性率88.9%,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5%)、表皮葡萄球菌(16.2%)、溶血葡萄球菌(13.2%)、肺炎克雷伯菌(13.2%)、大肠埃希菌(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平均耐药率<2.0%,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3.9%,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3.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1.4%、44.4%。结论新生儿脐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医生在用药时需结合药敏结果,加强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传,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肺部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53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新生儿分为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肺部感染组新生儿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59、18.486、9.437、8.389、10.485,均P<0.05).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肺部感染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95%CI:0.825~0.920)和0.858(95%CI:0.792~0.925).Z检验示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肺部感染中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诊断新生儿肺部感染中可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志贺菌属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确志贺菌属(SHI)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属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sul1、dfrA1、dfrA5、dfrA12、dfrA17);并应用DNA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 检出20株志贺菌属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95.0%;检出复方新诺明sull、dfrA1、dfrA12、dfrA17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5.0%、100.0%、5.0%、0;dfrA1阳性基因测序比对与美国核酸库(GenBank)已登录的dfrA1序列均100.0%相同.结论 志贺菌属对复方新诺明耐药与携带sul1、dfrA1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