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13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旭昶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64-126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0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临床诊治情况。结果不同程度低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监测,避免患者发生低钠血症;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实施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有助于纠正其低钠血症症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穿刺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人出血量多少引流或置换脑脊液解除高颅压症状,防止蛛网膜下腔粘连。结果:15现人无一例死亡,疗效比内科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结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适应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脑室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旭昶  赵武利 《中原医刊》2007,34(11):83-8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尿激酶每日20万U,连用7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20%,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对基层医院处理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一个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杜旭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04-1305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硝普钠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脏超声、住院天数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心脏功能、住院天数、生活质量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杜旭昶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78-207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98例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下,再辅助以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住院1个月后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一个月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素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减短住院时间,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穿刺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按常规腰麻操作将硬膜外麻醉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放置硬膜导管,引流或置换脑脊液。结果15例患者无1例死亡,疗效比内科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结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治疗脑室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杜旭昶  赵武利 《中原医刊》2007,34(13):81-82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洛汀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洛汀新,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90%,高于对照组86%,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8%,对照组为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洛汀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并且以溃疡型斑块为主;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较轻,并且以高回声斑块为主。观察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情越重,高敏C反应蛋含量越高。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