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3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05至2007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至2007年医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09株,其中有587株来自痰标本,其年检出数占年检出细菌总数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呈多重耐药,其中对氯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1.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6.3%,对米诺环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经验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性大鼠血浆蛋白C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浆蛋白C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浆蛋白C不是垂体后叶素致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因素,而D-二聚体增高参与了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8年该院确诊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9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正常妊娠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甘胆酸、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的值,比较母体和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甘胆酸、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极大,因此应提高对其的认识,加强孕期监护,从而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郭翔  杜容  杨琼  陈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35-1337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和药敏监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7例儿童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和药敏监测结果.结果 1107例标本共培养病原菌948株(85.64%).其中G-菌616株(64.98%)中铜绿假单胞菌145株(15.30%)、肺炎克雷伯菌135株(14.24%)、鲍曼不动杆菌131株(13.82%)、大肠埃希菌89株(9.40%);G+菌129株(13.6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03株(21.41%,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细菌主要敏感药物监测结果:G‘类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G+类为万古霉素.结论 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其次为G+菌和真菌,感染菌对敏感抗生素具有高选择性,应根据药物敏感监测结果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H/TACH17170生化分析仪检测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和105例健康者UA、TBil及血脂等指标。结果CHD组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圊醇(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和TBil在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狭窄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A和TBil是CHD的危险因素,通过UA、TBil和血脂的联合监测对CHD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新致病基因MEF2A在中国人群突变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 ation polymorph ism,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56例冠心病(CAD)患者第1外显子及第8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MEF2A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6例患者SSCP泳动异常,第8外显子区域7例患者SSCP泳动异常,但DNA直接测序未发现MEF2A基因第1、8外显子区域基因突变。结论冠心病患者在MEF2A基因第1、8外显子未发现新的突变,PCR-SSCP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并非平行关系,SSCP同样存在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对重度急性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7d内脱机成功,未成功分成2组,分别动态记录机械通气当天、3d、脱机成功者次日(脱机未成功者7d)BNP值及临床情况。结果50例患者7d内死亡4例,脱机成功28例,脱机未成功18例。脱机成功组机械通气当天、3d、脱机成功者次日BNP分别为(1047.5±268.9)μg/mL、(650.5±168.7)pg/mL、(430.5±68.9)pg/mL,不同时段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功组分别为(2456.5±668.1)pg/mL、(1750.5±286.8)pg/mL、(1130.5±208.1)pg/mL,不同时间段BNP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组脱机次日与未脱机组7d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各临床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值对心功能评估比临床指征更敏感,BNP430.5pg/mL是临床脱机的临界值。结论重度急性心衰病人BNP降至430.5pg/mL目标值结合临床情况决定脱机时机脱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MEF2A基因在中国人群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156例散发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及93名健康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结果在SSCP泳动异常标本中进行DNA直接测序后发现1例患者MEF2A基因147130(C→A)错义突变(P431Q)、147191(G→T)同义变异以及147108-147128位点21个碱基缺失而导致了7个氨基酸(424QQQQQQQ430)丧失。另有两例患者仅在147108-147128位点发现上述同样的21个碱基缺失而无错义突变和同义变异的改变。健康对照组未发现此错义与缺失突变,却发现存在同样的同义变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在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新的突变,此突变可能为病理性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MEF2A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存在新突变位点。方法:从1995-03/1996-08在武汉同济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对来自湖北、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省的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56例进行临床调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所有对象的MEF2A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筛查,然后选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谱的峰型出现双或多峰者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图谱条带数目或位置与对照有差异者的片段进行DNA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对照确定是否存在突变。结果:参与实验的患者1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EF2A基因第7外显子区域有4例患者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谱呈双峰或多峰,结果疑为异常。②有7例患者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电泳出现异常条带,即泳动比正常多出条带或移动速度与对照有差异,表明这7例可能出现MEF2A基因突变。③所有异常标本的DNA直接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对照未发现第7外显子区域基因突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MEF2A基因第7外显子未发现新的突变,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并非平行关系,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同样存在假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藏汉两族内分泌门诊患者的体脂分布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1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汉族患者276例及藏族患者535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糖尿病病史和空腹血脂等信息。排除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和糖尿病的影响后,采用t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比较藏汉两族患者的腰围及血脂差异。结果   调整BMI后,藏族女性与汉族女性的腰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93.29±11.513)cm vs. (88.64±10.8)cm,P=0.396],藏族男性腰围显著大于汉族男性[ (94.89±9.08)cm vs. (89.81±9.53)cm,P<0.001)]。分层分析显示,体重正常和超重的藏族男性腰围均大于汉族男性[ (86.61±6.43)cm vs. (82.71±7.21)cm; (94.36±6.07)cm vs. (91.22±6.82)cm,P均<0.001)],但藏汉两族肥胖人群的腰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2.88±8.31)cm vs.(100.41±7.27)cm,P=0.112)]。调整糖尿病、BMI、性别和年龄后,藏族的三酰甘油 (triglyceride,TG)水平均显著低于汉族[ (1.52±0.91)mmol/L vs. (1.79±1.64)mmol/L,P<0.001)],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低于汉族[ (1.12±0.26)mmol/L vs. (1.21±0.35)mmol/L,P=0.019],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汉族[ (2.81±0.90)mmol/L vs. (2.55±0.87)mmol/L,P<0.001)]。结论   调整BMI后,藏族男性腰围大于汉族男性,但在肥胖人群中未见差异。排除糖尿病、BMI、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藏族的TG水平显著低于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