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存活10例,死亡12例。10例均获随访,8例恢复良好,轻残1例,中残1例。结论 早期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充分地解除脑组织的压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病因、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法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22例,结合献分析。结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同侧大面积脑梗塞3例,基底节区梗塞11例,其他脑梗塞8例,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梗塞12例。结论 血容量不足、凝血机制障碍、脑灌注压降低、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与心脏疾病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原因。血肿钻孔引流、纠正血容量、扩容、解痉、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和抗血小板聚集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m-12促C6胶质瘤细胞生长及凋亡的作用。方法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Bm-12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用PBS溶液作为对照组。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Bm-12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Bm-12加入C6胶质瘤细胞培养液后,C6胶质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细胞形态及数量明显发生变化,且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Bm-12可以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0岁,因“颈部摔伤后疼痛及轻微活动受限1周”入院。入院时查体:脊柱外观无畸形,寰枢关节处压痛及叩痛明显,颈部屈伸旋转活动受限,四肢痛、温、触觉未发现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未发现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行MRI显示:颈3椎体及附件T1WI、T2WI序列呈低信号,颈2-5平面椎管后份见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合并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预防与诊断治疗。方法:总结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脑梗塞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硬膜下血种合并同侧大面积脑梗塞3例,基底节区梗塞13例,其他脑梗塞10例,其中同期诊断10例,CSDH术后脑梗塞12例,脑梗塞后CSDH4例,伴系统性疾病15例。结论:血容量不足、凝血机制障碍、脑灌注压降低与脑血流自动调节失衡、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与心脏疾病是民性硬膜下血肿合并急性底梗塞的主要原因。血肿引流、纠正血容量、扩容、血液稀释、使用解痉、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脑水肿、降颅压、神经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是其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显微手术治疗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意义。方法根据14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确定其Willis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型比例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对颅内前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脑脓肿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脓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不典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综合治疗4~8周后,根据CT、MRI检查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痊愈15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提高不典型脑脓肿的术前诊断率,并及时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大骨瓣结合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联合硬脑膜一次全切开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营养神经、降颅内压、高压氧、止血和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GC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脑膨出和切口疝等。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对其预后效果进行评估,分为预后良好(GCS评分≥5分),预后不佳(GCS评分5分)和死亡。两组患者手术之前GCS评分均较低(P0.05)。结果手术后3天和手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发生的脑膨出、切口疝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预后良好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不佳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MRTA)指导下的三叉神经痛( TN)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术前行MRTA的TN患者45例的治疗经验及疗效。结果45例中治愈35(77.78%)例,显效5(11.11%)例,有效3(6.67%)例,无效2例(4.44%)例。所有患者得到6-53个月随访,有33(73.33%)治愈,6(13.33%)例显效,4(8.89%)例有效,2(4.44%)例无效。结论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指导下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MVD术前应常规性MR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完全夹闭,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6个月,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对于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粗大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