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2.
马锦波  巴塔  李金光 《新疆医学》2011,41(12):83-8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随着生物力学和内固定器械发展,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我们近年应用钢板治疗3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第一趾蹼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端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5只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和23只足血管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第一趾蹼皮瓣的血管分支分布和吻合。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间隙处与第一跖底动脉或趾底动脉间有吻合支相连,吻合支外径平均0.7mm,有伴行静脉。以此吻合支为蒂,第一跖背动脉为轴,可设计第一趾蹼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背、趾底和足底远端组织缺损。文中对皮瓣的血供、静脉回流、皮瓣的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胫腓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具有操作暴力大,骨折类型复杂,手术方式多种,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复位质量,手术时机及有无其他损伤,治疗愈合效果均不相同,我院针对胫腓骨各骨折类型,选择采用外固定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8-2005年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脱位漏诊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巴塔  刘曙光  李金光  李磊 《新疆医学》2011,41(10):58-59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人体全身骨折的1/6,不恰当的早期处理,常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包括骨折畸形愈合,桡骨长度丢失等,并引起腕关节功能障碍。手术纠正是改善功能、防止并发症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1]。2005年5月~2010年7月,我院应用国产背侧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22例,本文就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因老年性骨质疏松而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逐年增多.为尽快恢复功能,解除病痛,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生存质量,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办法.我院自1996年6月~2011年6月对3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突出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出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510315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尹保国,钟渭,李金光,王增星,欧洋从1987年开始,我们对护理中专的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改革。以突出专业特点、培养实用人才为原则,在与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学教师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经过充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闭合复位内固定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明显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在C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在6周内愈合,关节功能无限制,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1例术后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拔除克氏针后消失,无1例感染。结论移位明显的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及维持复位困难,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虽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石膏或夹板固定不牢固,易出现松动甚至可造成血管及神经损伤,而切开复位更易进一步造成软组织创伤,组织粘连,最终导致关节僵直功能障碍。本组C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移位明显的肱骨髁上骨折避免了上述缺点,而且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及运动指导,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血糖与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者,予以二甲双胍以及利拉鲁肽的给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BMI,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