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PCR检测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结果 PCR检测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7.69%、50.00%、61.29%、52.38%和5.00%,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低于其他肝病(P<0.005).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CR灵敏度为46.51%,特异性为73.95%,总有效率66.67%.结论 PCR对纳米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已逐渐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医院公共设施的感染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了解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提出改进措施,我们进行了各类公共设施物体表面的细菌学监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12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114例患者为单菌感染(22.68%),19例患者血和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13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4株(49.23%),列第1、2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1株(39.23%),真菌14株(10.77%),抗酸杆菌1株(0.77%);本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是7.81%、4.69%、7.81%、4.69%、7.81%,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是3.92%、9.80%、7.84%,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SBP,对可疑合并SBP者应及早行腹腔穿刺做腹水检查,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ICU疑似或发生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时应用床单元区域消毒法进行消毒的效果。方法疑似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时,立即对ICU常态环境下进行第1次采样检测目标菌;腾空病房按常规方法终末消毒后进行第2次采样检测;改进方法采用床单元区域消毒法重新消毒,并第3次采样检测目标菌。结果 ICU环境鲍氏不动杆菌第1次常态下总检出率45.5%,其中床单元组70.0%;第2次常规方法终末消毒后总检出率25.0%,床单元组62.5%;第3次采取床单元区域消毒法消毒后检出率0。结论采取床单元区域消毒法可使环境消毒更为彻底有效,在疑似或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对切断传播途径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加强干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12月354例慢性莺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16.67%,感染时间多发生在住院15~30 d(47.46%);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40.32%),其次为下呼吸道(22.5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75%);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内毒素血症、高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 临床要加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是Kajander等发现的一类微小细菌,具有生物矿化作用,被认为是许多钙化和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研究发现其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分泌钙化脂多糖生物膜,产生内毒素,引起慢性炎症”。已发现部分慢性肝病、肝癌病人血清、组织中存在纳米细菌感染,但纳米细菌是否与慢性肝病内毒素的产生有关?我们对纳米细菌感染与肝病患者内毒素改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12年3月16日在1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涂片镜检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有真菌样物,疑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后经血培养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未予诊治。3周前开始咳嗽加重,体温高达40℃。曾在某院就诊,查抗HIV抗体阳性,经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确诊后转至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为"艾滋病,肺部感染,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了解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纳米细菌(NB)感染状况。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培养、免疫组化、钙染色,检测血液中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部分培养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CHB、CSHB、CL、HCC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纳米细菌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23.91%、36.84%、38.89%、26.09%和7.50%。钙染色分别为29.55%、45.45%、37.14%、18.18%和5.00%,肝病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显微镜下,纳米细菌阳性组出现针状、巢装集落或结晶者为82.35%,而阴性者40.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阳性的培养物透射电镜可见纳米细菌样微生物。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联合透射电镜、钙染色可用于纳米细菌的检测。部分慢性肝病、肝癌病人存在血液纳米细菌感染,肝病患者血液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