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研究认为,急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时QT间期离期度(包括QTd、QTcd和QTdr)明显延长,QTdr在评价心室肌复极差异性方面较前两者优越.本研究就心肌梗死患者以上3个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诊断性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2.
极量踏车运动负荷试验对心脏病患儿心脏贮备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电图极量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评价儿童心血管病患者心脏贮备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级递增运动试验 ,对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 2 6例心脏病患儿和 6 4例健康儿童进行心电图极量踏车运动负荷试验。结果  (1)心脏病组静息心率、极量心率与心率贮备分别为 (84± 18) /min、(14 9±17) /min和 (6 9± 2 4 ) /min ;对照组静息心率、极量心率与心率贮备分别为 (83± 13) /min、(176± 18) /min和 (92± 2 0 ) /min。两组静息心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极量心率与心率贮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2 )两组运动血压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3)心脏病组运动耐量 (METs)小于对照组 (P <0 0 0 1) ;(4)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病组为 6 / 2 6例 (占 2 3 1% ) ,对照组为 2 / 6 4例 (占 3 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5 )运动试验阳性率心脏病组为 13/ 2 6例 (占 5 0 % ) ,对照组为 4 / 6 4例 (占 6 2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心脏病患儿心力贮备低于正常健康儿童 ;心力贮备主要受心率贮备影响  相似文献   
3.
健康国人P波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P波离散度 (Pdispersion ,Pd)能有效地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机率及其危险度 ,国内外对Pd平均值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报告健康国人Pd的检测结果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1.对象及方法 :共入选健康人 2 0 78例 ,年龄 1~ 87(39.4± 17.3)岁 ,其中男 1185例 ,女 893例 ,分 11个年龄组及男女亚组。用广东中山SR 1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分类编号建立文件档案。每个采样点为 2ms,纸速 2 5mm/s,增益 1mV =10mm。计算机上回放 ,任意放大波形 2~ 4倍 ,增益 1mV =2 0~ 40mm …  相似文献   
4.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07例晕厥患者进行BHUT或/和SNHUT.试验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和药品;试验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试验后告知患者试验结果和预防治疗措施.结果 207例全部进行BHUT检查,阳性61例(29.5%).阴性患者中对47例进行SNHUT检查,阳性30例.91例阳性患者中血管抑制型71.4%,心脏抑制型15.4%,混合型13.2%.结论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BHUT及SNHUT诊断VVS的适应证,并对试验过程进行全程护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报道我国从出生至85岁的4322例健康人心电图QRS波研究结果。受检对象均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血管系统疾病。采用西门子和日本光电心电图机记录,两部仪器均经相互校准。对每个受检者均记录14个导联心电图(即常规12导联 V3R和V4R。共分20个年龄组,每组又分男女亚组。儿童组根据x±s近似者予以合并,最后组成12个年龄组,即新生儿(969例)、1~12月(422例)、1~4岁(420例)、5~9岁(359例)、10~13岁(378例)、14~17岁(282例)、18~29岁(288例)、30~39岁(298例)、40~49岁(270例)、50~59岁(307例)、60~69岁(264例)及≥70…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80例3~14岁健康儿童SV、SI、CO及CI的研究结果。各指标平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SV及SI表现男>女。以年龄、心率、身长、体重及性别作为独立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出最佳回归方程。年龄、心率、身长、体重和性别分别选入各回归方程,而胸围在多个水平均未选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心阻抗图在儿科是一种可靠和可重复的无创性心功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立位与卧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12 ECG)T波及ST段变化的意义.方法 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研究组)53例.男13例,女40例;年龄3.5~18.0(8.77±2.99)岁.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 ECG.匹配健康儿童40例为健康对照组.计算立位与卧位心率差及T波、ST段振幅及形态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发病年龄高峰为7~11岁.男女比例约为13.2.研究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96±10.16)次/min vs(9.67± 6.97)次/min P<0.01].3.T波形态:研究组立位与卧位比较,T波振幅降低主要在Ⅱ、V3、V4、V5、V6导联,T波倒置主要在Ⅲ、aVF导联,T波倒置且振幅增加主要在Ⅲ、V1、V2导联,卧位时T波倒置变为立位时T波直立出现在V1、V2导联.4.T波振幅:研究组立位较卧位T波振幅下降幅度在V1导联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V2导联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5.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变化在研究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发病年龄高峰在学龄期,尤以女性多见,心率明显增加,立位和卧位心电图T波形态和振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①病程及发病年龄:POTS病程在成年组1.00~11.33 a(平均5.22±4.33 a),男性略短于女性(3.00±4.24 a vs 5.71±4.44 a,P>0.05);儿童组0.08~4.00 a(平均0.73±1.13 a),男性长于女性(1.21±1.46 avs 0.46±0.81 a,P<0.05)。发病年龄在成年组为18~49岁(平均25.75±8.33岁),女性小于男性(P<0.05);儿童组为4~16岁(平均11.73±2.54岁),未见性别差异(P>0.05)。②诊断率及心率变化:POTS诊断率在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女性比例成年高于儿童;倾斜试验10 min内心率增加量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POTS病程及心率增加量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成年患者发病年龄女性<男性,诊断率无年龄差异,但成年女性比例高于儿童,这对临床上诊治POTS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比较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厥组患者在BHUT、SNHUT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结果反应类型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阳性率:HUTT时头晕组31.43%(11/35),晕厥组42.90%(130/303)。其中BHUT时头晕组28.57%(8/28),晕厥组33.82%(70/207);SNHUT时头晕组42.86%(3/7),晕厥组62.50%(60/96)。阳性率在头晕组和晕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NHUT阳性率较BHUT均明显提高(P<0.05)。③出现阳性结果时间:BHUT时头晕组(29.13±11.01 min)仅比晕厥组(23.52±12.80 min)稍长,SNHUT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也是头晕组(6.00±3.61 min)比晕厥组(4.98±3.51 min)稍长(P均>0.05)。结论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