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我院动态心电图结果符合心肌缺血诊断标准160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结合患者生活日记,对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68.2%),上午(6~10时)时间段(28.7%)、与活动无关(74%)发生心肌缺血比例较高。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监测心肌缺血重要无创检测方法之一,在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肖莉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24-2325
1炎症与冠心病 近10年来人们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认识在进一步深入。认为冠心病的本质是多种危险因素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的炎症性疾病。各种炎症和免疫反应介质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参与了病变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过程。炎症反应以及血液中促血栓形成物质如纤溶酶原活抑制剂-1(PAI-1)的增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胺碘酮 (Amiodarone,A)的药理作用复杂 ,除对钾通道有阻滞外 ,对多种离子通道均有阻滞作用 ,而发挥作用又非简单地模拟几种离子通道作用的结合 ,因此 ,它是多通道阻滞剂 ,多通道阻滞剂似比单通道阻滞剂为好。A抗心律失常作用涉及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全部电生理特性 ,故不是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A是多靶点药物 ,多靶点药物优于单靶点药物。A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对心功能不良者心律失常的治疗较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有着无以伦比的安全性 ,尤其是作为顽固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其疗效已得到公认。现今又…  相似文献   
5.
我院是一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医院,主要任务就为全体员工、家属及周围人群健康服务,员工的健康就是生产力,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保护员工健康,还可显著提高其工作效率。企业员工群体的相对固定,组织纪律性强,能保证定期健康体检,有利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监测、随访等健康管理。近年来我院由单纯体检向全面健康管理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周期性麻痹(PP)因严重低钾血症导致持续性心室颤动(Vf),临床较为罕见,我们遇到1例在常规补钾及各种心肺复苏措施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静脉推注氯化钾终止了长达75min的Vf,且无任何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B组为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d;C组为联合用药组,给予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选取30例健康对照组为D组。药物治疗连续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中hs-CRP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AC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下降(P〈0.05);ABC三组hs-CRP水平的降低与TG、TG、LDL-C水平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TG、TC、LDL-C;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均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两种药物联用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钙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全面阐述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理,化学结构,深入探讨钙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指出该类药物不仅是心血管病重要而常用的治疗药物,而且目前其治疗范围已延伸至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9.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抑制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扬  李肖莉  饶邦复 《中国药业》2002,11(12):21-22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心室重构的结果。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关键因素,是心室进行性重构、心衰恶化的核心,涉及的主要介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等。阻断上述介导因素对心脏的多种有害作用的治疗,即心衰的神经内分泌抑制治疗(又称生物学治疗),已成为心衰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10.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在海水和海水养殖动物中常见。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它是鱼、虾、贝类等多种海水养殖动物致病和死亡的常见致病菌。但是,溶藻弧菌对人类的致病性尚未肯定。过去认为,溶藻弧菌对人类不致病,或仅能引起局部伤口感染。直至80年代以后,溶藻弧菌所致的人眼结膜炎、中耳炎、败血症等病例相继在国外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