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共76人,将其随机分为非洛地平联合辛伐他汀组40例和其他非钙离子拮抗剂联合辛伐他汀组36例。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非洛地平+辛伐他汀组加用非洛地平(5~10mg,1次/d)。疗程24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复查,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均有改善,疗效确切,非洛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总有效率90.50%,辛伐他汀+其他非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组总有效率75.60%,非洛地平+辛伐他汀组疗效优于辛伐他汀+其他非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组(P<0.01)。结论:非洛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对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年龄、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肺心病合并心率失常是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一旦发生心率失常应积极寻找病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子肝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每天2次,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 O2、Pa CO2,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FEV1、FEV1/FVC%、Pa O2、Pa CO2、hs-CRP和血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AECOPD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70例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炎、止咳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进行治疗.并于通气前、通气后、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的症状、生命体征及通气变化作出相关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对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治疗较安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g,2次/d和丹参酮400mg,1次/d静脉滴注,观察射血分数(EF)、梗死后心绞痛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用药2周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在EF、梗死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酮干预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冠脉循环,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肺癌晚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晚期合并肺部感染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主要以发热为主,占65.7%,共检出87例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5.7%。结论肺癌晚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找出病因,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研究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多索茶碱,比较两组FEV1%预计值、FEV1/FEV、PaO2以及PaCO2。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FEV1%预计值、FEV1/FEV以及PaO2分别为(75.2±1.2)%、(76.2±0.9)%、(89.3±1.2)mm Hg(1 mm Hg=0.133 kPa)和(64.2±0.7)%、(63.2±1.3)%、(73.2±0.8)mm Hg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刘直星  李耀邦 《吉林医学》2014,(34):7590-759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奥施康定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奥施康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施康定治疗,治疗相同时间后对两组的止痛效果、奥施康定用量、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相同时间后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但是试验组在降低奥施康定用量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显示更加大的优势(P<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奥施康定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定,能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综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取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按照GOLD2011综合评估标准入选COPD ABCD级患者各30例,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7水平。并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计算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进行CAT问卷评分。结果:COPD各级别血浆IL-17水平及CAT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除A级和B级,B,C,D各级两两之间及CAT评分再各级别两两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级别的恶化两指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级别血浆IL-17水平与CAT评分均存在正相关。结论:血浆IL-17水平可作为COPD患者综合评估的全身炎症水平严重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对照组病患25例进行抗炎、平喘、止咳化痰、解痉氧疗等常规疗法给予治疗,实验组病患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之后,对照组病患治愈5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5例,有效率80.0%,实验组治愈12例,显效5例,好转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