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杜绝医疗卫生行业中存在的“红包”现象,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卫生系统上上下下为了杜绝这一现象,都相继制定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应该说对杜绝“红包”现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送礼之风却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铲除。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社  相似文献   
2.
罗和春教授电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基因突变性糖尿病是人类少数己知的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中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最为多见的一种,已见于国内外多个家系,具有特殊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世居青藏高原的撒拉、土、回、藏四个民族青少年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土族和藏族以外,其他各民族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其原因可能与各民族人群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世居史、遗传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医四诊临证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秦越人运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为断定虢太子是“尸蹶”;运用“望色”的方法断定齐桓候的病由皮肤→血脉→肠胃→骨髓由表及里的传变;运用“切脉”的方法断定赵成候为血脉病等之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充实、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医四诊,即望、闻、问、切,目前仍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诊断。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检查手段的不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进行性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脏性猝死。临床研究已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病死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内镜治疗的临床科研现状。方法 逐期逐页手工检索《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84~2002年)及《中国内镜杂志》(1996~2002年)中发表的临床对照实验,按cochrane协作网RCF、CCT资料库中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结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卷8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96篇,其中RCTs85篇(7.17%),CCTs4篇(0.34%)。《中国内镜杂志》7卷3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22篇,其中RCTs51篇(4.54%),CCTs6篇(0.53%)。结论 我国临床内镜治疗的防治性研究RCTs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接受CRT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分别在CRT植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心电图测得最大P波时限(PMD)和最小P波时限(PMID),然后计算P波离散度(PWD).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未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RT植入术后6个月,PMD从术前的(126.4±10.2) ms减小到(119.7±9.5) ms,PWD从术前的(38.3±5.8)ms减小到(32.5±7.2) ms;超声心动图示LAD从术前的(45.6±6.2)mm减小到(42.7±5.5)mm,LVEDD从术前的(76.7±6.9) mm减小到(71.3±5.2)mm,LVEF从术前的0.29±0.06增加到0.36±0.07.PMD和PWD与LAD成正相关,PMD和PWD与LVEF成负相关.结论 CRT可逆转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癫痫是精神失常的疾病之一。多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气郁结,化火上扰神明所致。症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某些类型的神经症。本病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易复发,又能相互转化。多发于青年,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