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儿男,7岁。确诊为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继巩固治疗及早期强化。脐血移植前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阴性,CMV-pp65抗原阴性。患儿处于CR期已4个月,本院于2004年6月对其进行了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脐血来自广州脐血库,供受者HLA分型显示HLA-DRB1有1个位点不合,供受者ABO血型主要不合。1.2方法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每日30mg/kg用5d,环磷酰胺每日60mg/kg用2d,马利兰每日4mg/kg用2d,抗胸腺球蛋白每日3mg/kg用3d。脐血移植:脐血复温后总有核细胞数1·22×109,输注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一SZ-51,以放免法直接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健康儿童18例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再障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24例,伴少量出血或皮肤出血点8例。结果显示再障和健康儿童的GMP—140分别为1160.93±458.23和630.28±204.45M/plt,因小板分别为66.4±22.10和188.11±26.01×10 ̄9/L,差别显著,P均<0.01,无出血患儿的PMP一140稍高于伴出血者。表明再障患儿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也许可用来解释再障患儿为何严重出血不是很多,测定PPP—140能否预测再障患儿出血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改变及其意义王津缓,李祯萍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受损,血小板量明显减少,本文取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  相似文献   
5.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作用。应用PharmaciaCAPSystemECP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42例HSP患儿血清ECP水平.结果:HSP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经激素治疗缓解组(P<0.001);伴肾脏受累患儿血清ECP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患儿(P<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CP参与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ECP测定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分析147例小儿急性白血病确诊前时间、首发症状以出血组者显著短于发热组、浸润组、贫血组及骨痛组;ANLL组显著短于ALL组;WBC>10×103/L组显著短于<10×109/L组(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T淋巴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T/B混合型及裸核(Null型)ALL分别为41.3%、46%、9.5%、3.2%,髓系抗原(My)及CD(34)表达率为17.4%和28.5%,My+ALL中CD(34)表达为54.5%,显著高于My-ALL(23.3%)(P<0.01),T/B混合型ALL对My及CD(34)均有高表达,与T、B-AL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脐血 (cordblood ,CB)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辅助及支持治疗作用 ,用密闭式采血法采集CB ,一个胎盘所采集CB为 1个单位。对 42例AML患儿采用HAE/DAE方案化疗 ,其中治疗组在强烈化疗后 ,短期内多个CB连续输注 ,平均 4~ 5个单位CB。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期天数短于对照组 (P<0 .0 1 ) ,骨髓抑制程度治疗组较轻 ,治疗组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相对较高 (P <0 .0 1 ) ,并且治疗组感染和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另外 ,输注CB治疗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果表明 ,CB输注对AML强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可以减轻骨髓抑制程度 ,缩短骨髓抑制期 ,从而减少化疗后感染出血发生率 ,并有助于AML达到完全缓解 ,CB输注治疗白血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及支持疗法 ,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仍是 2 0 0 0年我国儿科血液病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随着联合化疗的应用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已有极大提高 ,但仍有部分患儿未能达到完全缓解或缓解后易复发。多年的研究发现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 (MDR)是白血病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MDR的产生主要与细胞中P 糖蛋白 (P GP)的过度表达有关 ,P GP为一能量依赖性药泵 ,可将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排出细胞外 ,因而产生MDR ,因此逆转MDR的研究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和难点。实验和临床已证明某些药物 ,如环孢菌素A等可逆转MDR ,但这些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以HAP/DOM(Ⅰ组)及HAP/DAP(Ⅱ组)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Ⅰ组12例,Ⅱ组18例)。其完全缓解率各为75%及72.2%。缓解需2.5及3.2疗程。1/2~2疗程时出现骨髓抑制,继而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者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