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移性小肝癌的B超声像图特点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原发癌明确的直径小于3cm肝转移瘤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小于2cm和大于2cm病灶及不同脏器来源转移灶的超声像图特点。结果多数肝转移瘤呈圆形、有晕环(Halo)、内部可呈高、等、低回声;小于2cm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大于2cm病灶内部回声多不均匀;来源于结肠者多呈高回声、胰腺者多呈低回声。结论B超对转移性小肝癌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间接提示转移瘤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诱导C57小鼠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方法]用基因枪途径给C57小鼠腹部接种含有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质粒,24h后在同一部位注射FBL3肿瘤细胞破碎后的上清液,15d后用3×106个FBL3肿瘤细胞皮下接种攻击.[结果]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基因枪途径局部接种含有GMCSF基因的质粒,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喉癌的发病因素,对收治的64例喉癌患进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延边地区喉癌最高发病年龄为50 ̄69岁;其女性患者比例较东北地区喉癌发病率明显低下。其病变受累部位多为声门上区。病理诊断多为麟癌。提示:喉癌与吸烟有关,与饮酒似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57小鼠源性淋巴瘤瘤苗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质粒导入T淋巴瘤RMA细胞制作转基因瘤苗,筛选出高表达GM-CSF的细胞克隆(RMA-GM),经丝裂霉素处理后皮下接种C57小鼠,观察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RMA-GM接种C57小鼠后,出瘤时间延长,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生存期延长,40%的小鼠长期生存。结论GM-CSF基因质粒转导的RMA-GM转基因瘤苗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及切除无体征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任何体征,经乳腺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检查发现乳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共38例,分别在乳腺钼靶摄影及彩超引导下用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行局部活检,根据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切除病变组织。术后确诊为乳腺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良性病变32例(乳腺腺病伴囊肿形成或乳腺导管扩张18例,纤维腺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神经鞘瘤1例)。乳腺钼靶摄影及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可以对无体征乳腺病灶准确切取活检材料,对病灶作出病理诊断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1乳腺癌诊断中无创伤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T1乳腺癌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探讨视、触诊和X线片,超声波对T1乳腺癌的诊断能力,以及影响各种检查方法诊断率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结果T1乳腺癌95例中经穿刺活检诊断79例,非活检方法诊断16例.后者年龄偏高,平均58 5岁,70岁以上占19%,肿瘤>15mm者占75%,其主要诊断依据为乳房触诊肿块表面粗糙(81%)、皮肤凹陷(50%)、推动受限(62%);X线片中不规则阴影(94%)、边缘毛刺(81%)、成簇细小钙化(25%);超声图像中肿瘤边缘不整(100%)、内部回声不均(67%)等.结论一些具有比较典型恶性症状的小于2cm乳腺癌可以避免术前的侵袭性活检方法而直接通过视、触诊结合X线摄影、超声波等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的综合判断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李瑞永  蔡春玉 《吉林医学》2005,26(10):1048-1049
目的:探讨多电极射频(RF)对肝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肝癌(42例原发性癌,5例转移性癌)采用B超引导下RF治疗,并前后影象及AFP数值观察。结果: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者.80%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50%的AFP值下降。术后30d80%的肿瘤体积缩小30%;术后60d,30%瘤体缩小50%。结论:多弹头射频治疗是治疗肝癌安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CD44s和CD44v6在大肠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大肠癌和28例大肠腺瘤及36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分布和临床意义。结果:CD44s和CD44v6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7.1%和92.9%,在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66.7%和88.9%,两者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5a生存期不足5a组CD44v6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不相关(P〈0.01)。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尤以CD44v6意义更大。而且,CD44v6对大肠癌癌患者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