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信号Fas/FasL、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大黄素对SIRS时PMN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6例健康志愿者及8例SIRS病人(均为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液并从中分离PMN进行体外培养.分为3个实验组:正常组,SIRS组,大黄素干预组.观察各组PMN的凋亡情况;检测各组PMN Fas/FasL和Caspasc-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IRS组PMN凋亡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大黄素干预后SIRS病人PMN凋亡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SIRS组PMN Fas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大黄素能诱导SIRS病人PMN Fas和Caspase-3的表达(P<0.05).各组PMN在体外培养24 h后,经Western Blotting没有检测到FasL的表达.结论 SIRS病人外周血PMN凋亡存在异常,且与Fas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有关;大黄素能通过诱导Fas和Caspase-3的表达,对SIRS时PMN凋亡延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多胎妊娠在早孕早期(6~8孕周)经阴道减胎与早孕晚期(11~13+6孕周)经腹部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探讨多胎妊娠合适的减胎时机。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经超声波诊断的多胎妊娠拟行减胎手术患者,6~8孕周经阴道减胎组110例,11~13孕周经腹部减胎组78例,比较两组间早产率、流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胎儿体质量、孕周等。结果比较流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流产孕周、分娩孕周、平均胎儿体质量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经腹减胎组(5.13%,6.12%)比较,经阴道减胎组34~37孕周早产率明显升高(17.27%)、减胎个数分层显示6~8孕周双胎减一胎后早产率升高(19.40%)。结论与11~13+6孕周经腹部减胎比较,6~8孕周经阴道减胎组34~37孕周的早产率升高、双胎减一胎后的总体早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的单绒毛膜双胎胎盘均有双胎间血管吻合,其中绝大部分双胎间输血是平衡的,一旦平衡被打破,将出现单绒毛膜双胎特有的并发症——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1].TTTS诊断标准为一胎羊水过多伴另一胎羊水过少.TTTS通常被认为是由于慢性的双胎间不平衡输血所导致,然而,绝大多数的TTTS双胎间血红蛋白差值并不显著,推测体液因素也参与了其发病过程[2].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征(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2005年,有人发现单绒毛膜双胎间存在严重的血红蛋白不均等时可不伴有羊水量的不平衡;继而2007年有学者提出,TAPS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3-4].TAPS有两种类型:自发型和医源型,后者常继发于不彻底的TTTS激光治疗术后[5].无论哪种类型,胎盘血管吻合的特点均为数量少、直径细小且绝大部分为单向的动-静脉吻合[6-7].与TTTS不同,TAPS可能反映了一种纯粹的双胎间输血病理生理过程,双胎间通过少量极细小的血管吻合进行血液转运.为探讨自发型TAPS的产前诊断及围产期处理,本研究对7例TA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羊水减量术前后母体血常规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行减胎手术同时进行羊水减量术或单纯羊水减量术前后母体血常规的变化.羊水减量术前后血常规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羊水平均减量(3108.8±1016.9) ml(1400~4750 ml),手术平均时间(33.3±11.4) min(15~50 min).与术前血常规比较,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羊水减量术后红细胞计数下降[(3.5±0.4)×1012/L与(3.2±0.4)×1012/L,t=2.15,P=0.04],血红蛋白下降[(105.0±11.5) g/L与(95.6±10.1) g/L,t=2.53,P=0.02],红细胞压积下降[(0.3±0.1)与(0.2±0.1),t=2.93,P=0.01],血小板计数上升[(234.5±50.4)×109/L与(243.1±74.4)×109/L,t=-0.39,P=0.70],白细胞计数上升[(10.0±1.5)×109/L与(11.0±2.3)×109/L,t=-1.43,P=0.16].结论 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行羊水减量术后母体血液稀释程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抑制小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 BI/6小鼠和OPN-/-C57 BL/6小鼠的原代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细胞表面抗原.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PN-/-MSCs组、MSCs组、溶剂组,每组6只.造模1周后,将MSCs、OPN-/-MSCs分别注射至小鼠左右宫角;治疗结束2周后,二维超声诊断小鼠子宫形态,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组织内膜形态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m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型胶原α1(type I collagen α1,COL1A1)、Ⅲ型胶原α1 (type Ⅲ collagen α1,COL3A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得到MSCs与OPN-/-MSCs细胞,且在2组细胞中均检测到CD29、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OPN-/-MSCs组和MSCs组子宫形态病变得到改善,腺体数目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化面积有所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00).与OPN-/-MSCs组比较,MSCs组子宫形态改善更为明显,腺体数目增多,而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均P=0.000).结论:MSCs比OPN-/-MSCs注射宫腔粘连小鼠后抑制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更明显,表明OPN具有调控MSCs抑制小鼠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介入性宫内干预后出现绒毛膜羊膜分离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中心2001年7月—2010年6月行介入性宫内干预术后超声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分离的病例,介入性干预包括羊水减量术213例、宫内输血28例、电凝脐带术28例。结果:269例宫内干预术后的病例中,共发现9例绒毛膜羊膜分离,羊水减量术后4例(4/213,1.88%),宫内输血术后1例(1/28,3.6%),电凝脐带术后4例(4/28,14.3%)。结论:电凝脐带术后绒毛膜羊膜分离发生率高,双胎输血综合征及羊水过多可能是绒毛膜羊膜分离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评估超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病情平稳。术后患者主诉控便能力较差,但是对保留了肛门非常满意,并且3~6个月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有较好的控便能力。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早期超低位直肠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患者行减胎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对妊娠结局是否有利。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DCDA双胎妊娠患者共248例,其中经腹部减胎者(减胎组)59例,未减胎者(未减胎组)189例,统计分析2组间早产率、妊娠中期流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孕周的差异。结果:与DCDA双胎妊娠未减胎组比较,减胎组早产率降低(13.56% vs. 36.51%)[孕34~36+6周早产率(10.17% vs. 29.10%)、孕28~33+6周早产率(3.39% vs. 7.41%)],低出生体质量率降低(14.55% vs. 53.63%),平均孕周延长[(38.29±2.55)周 vs. (36.60±1.85)周],新生儿体质量增加[(2.92±0.58)kg vs.(2.40±0.42)kg]。结论:经腹双胎妊娠减胎术有助于改善IVF-ET后DCDA双胎妊娠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抑制小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 BI/6小鼠和OPN-/-C57 BL/6小鼠的原代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细胞表面抗原.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PN-/-MSCs组、MSCs组、溶剂组,每组6只.造模1周后,将MSCs、OPN-/-MSCs分别注射至小鼠左右宫角;治疗结束2周后,二维超声诊断小鼠子宫形态,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组织内膜形态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m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型胶原α1(type I collagen α1,COL1A1)、Ⅲ型胶原α1 (type Ⅲ collagen α1,COL3A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得到MSCs与OPN-/-MSCs细胞,且在2组细胞中均检测到CD29、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OPN-/-MSCs组和MSCs组子宫形态病变得到改善,腺体数目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化面积有所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00).与OPN-/-MSCs组比较,MSCs组子宫形态改善更为明显,腺体数目增多,而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均P=0.000).结论:MSCs比OPN-/-MSCs注射宫腔粘连小鼠后抑制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更明显,表明OPN具有调控MSCs抑制小鼠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