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细胞黏附分子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现简要介绍近5年来细胞黏附分子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体征积分以及血小板选择蛋白(P-selectin)、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木丹颗粒治疗组(治疗组)进行比较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体征积分,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小板选择蛋白(P-selectin)、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甲钴胺组。治疗组P-selectin、E-selectin、ICAM-1表达水平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相比弥可保,木丹颗粒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Pselectin、E-selectin、ICAM-1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观察分析临床常用的4种降糖方案的血糖波动情况、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格列美脲和三餐阿卡波糖组)30例、B组(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组)30例、C组(诺和灵30R早晚皮下注射组)30例、D组(甘精胰岛素和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30例,均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血糖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较D组明显增加(P<0.01);B组的餐后时段血糖、低血糖时间比率控制显著优于A组(P<0.05);C组的平均空腹血糖值、平均中餐后血糖、高血糖时间比率、血糖波动系数显著高于A、B、D各组(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由B、A、D、C组依次升高,C组低血糖时间比率最高,与A、B、D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较准确地监测血糖和评价血糖漂移等波动指标,并评估降糖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HbA1C达标、血糖波动较小的治疗方案应被优先选择。选择一种适宜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降糖方案的同时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是目前较理想的糖尿病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0例T2DM病人(T2DM组),根据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查结果将120例T2DM病人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40例、IMT增厚组30例、IMT斑块组50例(又根据超声IMT检查结果分为2小亚组:稳定斑块组36例、不稳定斑块组14例)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正相关(r=0.670、0.665、0.666、0.702、0.678、0.675、0.686、0.704,均P〈0.01)。结论T2DM病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其升高与慢性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