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1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的气滞便秘,就其临床表现和西医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有相似之处。中医认为本证系由府气不得通降,乳食糟粕积滞于大肠,而致大便顽固性秘结。笔者近年来用中医中药治愈两例,简介如下。例一:程××、男、三岁主诉;大便秘结现病史:从出生后,大便就非常困难,四、五天才能便一次,便干结有时带血。还有时要用开塞露或肥皂条诱导才能便出。曾经××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肛门指诊仅通过小指,食指则不能通过。建  相似文献   
2.
炎症,至今仍为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口腔科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研究者不多,尤当各种广谱抗生素相继问世以来,发生了些什么变化研究者更少。为了使我们几乎每日都在使用的抗生素,进行选择时有所依据,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还是必要的。现将我们对口腔颌面部324份脓(血)的细菌学检查结果报告于后,以供参考。材料来源及方法:标本来自石嘴山矿务局医院口腔科1962—1983年间的颌面感染住  相似文献   
3.
小儿疫病     
一、感冒小儿感冒最常见,发热鼻塞兼流涕,偏寒无汗香苏散;夹惊合用抱龙治;稚阳之体邪易干。夹食夹惊为特点。偏热有汗银翘痊。夹食兼服保和丸。如见咳嗽气逆症,更易发展成喘咳,杏苏桑菊可选煎。早期治疗莫迟  相似文献   
4.
<正> 一、鱼鳞癣样红皮症患儿孙××,男,9个月.患儿生后,发现全身皮肤表面异常粗糙,继之起水泡,水泡干瘪后结痂,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干燥皮肤,红干皮肤又逐渐粗糙,起水泡,结痂、脱露红干皮肤.如此反复发作,不继新陈更迭,缠绵不愈,致使患儿体无完肤.曾经各医院儿科、皮肤科诊为鱼鳞癣样红皮症.给以口服药和外治法治疗,始终未能显效,最后转诊我院.现症:无热,很少出汗,全身皮肤红干、粗糙、水泡、结痂混杂并存,手脚也不例外.饮食尚佳,大便每天6~7次,为消  相似文献   
5.
医案二则     
<正> 一〔肾积水并发泌尿系感染〕韩姓,女,3个月.患儿生后1月,曾以哭声微弱,不想吃奶,时呕恶,全身发热,腹部胀满,尿液混浊,排尿不畅等症,就诊于某院,经各项检查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肾积水并泌尿系感染,营养不良,中度脱水.计住院治疗46天,采用多种疗法部分症状虽有所好转,但仍排尿困难,尿液混浊,低烧,腹胀等症未见改善,于83年6月18日来院求治.体温37.2℃,时自汗出,腹部胀满,排尿时哭叫不休,尿液混浊,不欲乳食,形体瘦弱,精神呆滞,睡中易醒,指纹紫滞,舌质红苔薄黄而腻.心率快,心音弱,双肺呼吸音粗糙,腹部膨满触之有波动感,肝脾可触及.  相似文献   
6.
疳证为中医儿科麻,痘、惊,疳四大证之一,有阴津血液干涸之意。它包括西医多种营养缺乏症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医古代文献所载疳证名目繁多,有些临床实际意义不大,故本口诀删繁就简,仅介绍较常见的  相似文献   
7.
8.
我科自1988年1月至1990年2月,将住院的203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综合治疗加复方丹参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综合治疗组(对照组),现将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203例均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级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02例,男61例,女41例;年龄35~81岁,平均63.6岁。对照组101例,男58  相似文献   
9.
香功强身治病的主要机理李树勋近几年来,中国香功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练香功者日益增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香功不要求入静.不用意念和意守.也不讲究调息,。要强调轻松愉快地操练动作。如此修炼,却能取得良好的强身治病效果,无疑是气功机理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黑热病在我国基本控制,但在少数地区仍有散在发病。1990年我们遇到黑热病1例,误诊4月余,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7岁。因不规则低热、乏力、颜面苍黄4月,先后以“贫血、肝硬化、白血病”收住外院,经治疗,病情无好转。于入院前10天,又出现弛张热,诊断为“败血症”。先后给予多种抗生素静滴,高热不退,于1990年6月5日转我院,以“发热待查”收入本科。入院后予抗生素静滴、支持等治疗,每日体温仍波动于37.5℃~40℃之间。患者6月前到过甘肃做临工。入院体检:T39.2℃、P120、R28。一般尚可,消瘦,发育正常,皮肤无皮疹及黄染,巩膜黄染,颜面苍黄。心肺无异常,肝肋下5cm,脾肋下15cm,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 6.5g/L, WBC 3.2×10~9/L、中性0.56、淋巴0.38,PC 56×10~9/L。血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