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小儿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我们对78例1岁以上患儿施行肠部分切除术,按传统吻合和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分为两组,传统缝合组45例,吻合器缝合组33例。两组的吻合部位无明显差别。结果传统缝合组手术时间为(35±6)min,吻合器缝合组为(25±8)min (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传统吻合组(60±12)h,吻合器缝合组(50±15)h (P<0.05)。传统缝合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器缝合组仅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能缩短手术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其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两例P-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肠息肉部分腺上皮细胞增生,符合P-J息肉改变,诊断为P-J综合征、肠套叠.病例2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幼年性息肉并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区域腺上皮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两例均好转出院. 结论 P-J综合征常并发肠梗阻,应予尽早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评估生存优势与安全性,比较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伴D3淋巴结清扫术(LLD3)与高位结扎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万方中自建库至2019年5月收录的比较LLD3与高位结扎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两组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LD3组吻合口漏、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高位结扎组(OR=1.69,95%CI=1.29~2.23;OR=2.45,95%CI=1.39~4.33),但LLD3组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WMD=-6.82,95%CI=-12.58~-1.06)。结论:LLD3可获得与高位结扎相近的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效的长期生存收益,同时可降低吻合口漏、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具备传统观点中两种标准结扎方式的优势,更适合乙状结肠与直肠癌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探讨α-干扰素(IFN-α)对人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lO份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常规DC诱导培养条件中加入不同剂量的IFN—α(依剂量0、100、500U/m1分为A、B、C3组)。流式细胞仪分析CD83等细胞表面标志,ELISA检测IL-1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MTT法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亲:在常规DC诱导培养条件中加入IFN—α培养的贴壁单个核细胞,在第5天即可见B、C组细胞表面呈树突状突起.第7天B、C组诱导的细胞其DC特异性表面标志CD83、HLA—DR、CD86较A组明显升高,且随IFN-α剂量增加而增加(P〈O.05);B、C组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IFN-γ较A组均增高,而IL-10较A组减少(P〈O.05);B组和C组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A组(P〈O.05),又以T与DC比为10:1时最明显。结论:在常规DC诱导培养基础上.再加入IFN-α能进一步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向具有DC典型形态及更强功能的成熟DC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前降钙素(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HSP患儿48例,于入院第1、3、5天及出院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PCT、IL-6及CRP水平。结果 HSP患儿入院第1、3、5天血清PCT、IL-6水平以及入院第1、3天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HSP患儿,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前血清PCT、CRP和IL-6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手术治疗患儿第3、5天的血清PCT、IL-6水平低于非手术治疗患儿,第5天血清CRP水平低于非手术治疗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清PCT水平与IL-6、CRP的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r=0.48、0.62,P均0.01)。结论 PCT、IL-6及CRP水平变化可能与HSP伴发的腹部外科并发症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基因层面的差异表达,以探讨与肠梗阻相关的发病基因和治疗靶基因。方法在基因表达公共数据库(geneexpressionomnibus,GEO)中收集到10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数据,其中小鼠粘连小肠组织术后1、3、7、和14d时间点的基因芯片数据共8个,小鼠正常小肠组织芯片数据2个,应用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微阵列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analysisofmicroarray,SAM)方法,分析10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生物学分析。结果肠粘连的发生伴随着大量应答刺激的基因表达上调,且这些基因产物都分布在细胞膜上。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Hmgcs2基因的表达上调出现在术后3~14d,融助5基因的表达上调出现在术后14d。结论粘连的发生可能与应答刺激的基因及其分布于细胞膜上的基因产物有关,Hmgcs2和s抚幼5基因可能与因粘连而导致的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为发现肠梗阻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关闭盆底腹膜在机器人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共收集135例符合此研究的患者,其中研究组为行ERAS联合术中关闭盆底腹膜术患者(65例),对照组为行常规措施和未关闭盆底腹膜术患者(70例),两组患者均行机器人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较轻(P<0.05);研究组术前血糖维持效果较好(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和第3d炎性指标均较术前水平明显升高,但与研究组相比,术后第1d和第3d对照组IL-6和PCT、WBC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联合关闭盆底腹膜应用于机器人直肠癌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早期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轻应激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胆道金属支架(EMBS)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160例行EMBS植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支架组,以30例同样失去手术机会但因经济条件所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外引流治疗者为PTCD组.回顾性研究其支架通畅率、胆红素下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间期为3个月,Kaplan-Meier(1og-rank test)生存期分析比较支架组与PTCD组术后生存期差异.结果 2组患者厌食、皮肤瘙痒、尿色深染等症状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支架组总胆红素水平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治疗前[(218.78±2.29)、(128.82±2.40)μmoL/L]、治疗后7 d[(134.90±2.34)、(81.28 ±2.34)μmoL/L]、14 d[(83.18±2.40)、(51.29±2.45)μmol/L]、21 d[(40.74±2.29)、(25.70±2.40)μmol/L]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均=0.000),PTCD组总胆红素水平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治疗前[(223.57±2.58)、(127.60±2.59)μmoL/L]、治疗后7 d[(145.68±2.57)、(79.78±2.70)μmoL/L]、14 d[(87.57 ±2.58)、(58.36±2.46)μmol/L]、21d[(38.65±2.20)μmol/L,(29.46±2.20)μmoL/L]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均=0.000);但2组同期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组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0.62%,有9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PTCD组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支架组失访14例,136例患者死亡,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214 d;PTCD组无失访,30例患者均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75.5 d,生存期分析表明支架组生存时间较PTCD组长(P=0.000).结论 EMBS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相比PTCD外引流,支架内引流并发症少、恢复快,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理想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