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鼻窦负压置换术不同负压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鼻窦炎患者570例,按年龄分3组,即儿童组、青中年组、老年组,3组均采用上海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医用吸引器厂生产的鱼跃牌无油式电动吸引器7 A-23 b型脚踏式负压吸引器,分别观察和记录不同负压下的吸引效果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儿童组最佳吸引负压为0.02 mpa~0.04 mpa,青中年组及老年组最佳吸引负压为0.03 mpa~0.05 mpa。结论合适的负压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方法。方法对26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并同期处理相应的鼻腔局部病变。随访6~18个月。结果26眼中,治愈22眼,好转3眼,有效率达96.2%,无效1眼,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治愈率高,面部无瘢痕,出血少,进路直接,泪囊定位准确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感音神经性聋的影响。方法对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导阈值改变。结果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例,77.27%的鼓膜穿孔为大于紧张部总面积25%的穿孔,22.73%的鼓膜穿孔为小于或等于紧张部总面积25%的穿孔,双侧和单侧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孔大小相比较,双耳患者中大穿孔占41.4%,单耳患者中大穿孔占6.7%,两组患者鼓膜穿孔大小构成经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且中耳病变越重,病程越长,听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息内,鼻息肉病患者围手术期全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快速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5月204例鼻息肉.鼻息肉病住院病人中21例不良反应的发病情况.结果 胃肠道症状7例,轻度睡眠障碍4例,顽固性呃逆5例,血压升高3例,血糖升高2例.结论 短程全身应用正常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发生不良反应,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及用药期间对患者宣教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RQLQ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术后3年的RQLQ及VAS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近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窦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例上颌窦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颌窦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酷似恶性肿瘤,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和术腔放置局部类固醇激素明胶海绵,术后口服强的松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上颌窦炎性假瘤需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熟悉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的93例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辅助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结果该辅助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疼痛及减轻鼓膜充血,缩短疗程。结论氦氖激光具有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的优点,且易于被婴幼儿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84例经电子鼻咽喉镜取下咽部鱼刺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仪器的准备、局部表面麻醉准备、钳取鱼刺的配合等。认为充分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是经电子鼻咽喉镜钳取下咽部鱼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耳部真菌病临床分析(附18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耳部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257耳)耳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耳内镜表现。耳内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有灰白色上皮堆积、霉样痂皮或污秽物附着、黄或黑色颗粒物贴附。耳局部清洁后将达克宁散剂(粉末)均匀喷洒于外耳道。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半年,1年,1次治愈85例(99耳),复发1至2次共61例(101耳),复发3次及3次以上25例(38耳),失访16例。本组引起复发的86例(139耳)中,合并慢性中耳炎39例(48耳),外耳道狭窄(11耳),未坚持上药19例(23耳),有挖耳习惯的82例次。耳部真菌培养多为黑曲霉菌。治疗后耳内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干燥,皮肤充血消失。结论纠正不良挖耳习惯有助于预防耳部真菌病;耳内镜的使用有助于耳部真菌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积极治疗慢性中耳炎、保持患耳干燥及首次治疗坚持足够疗程用药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杜若  高春生 《广东医学》2004,25(10):1198-1199
目的 分析经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 ,并探讨常见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82例 ,其中能完整随访病例为 73例 (12 1侧 ) ,术后系统用药及换药。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其中治愈 4 9例 (6 7 1% ) ,好转 13例 (17 8% ) ,无效 11例 (15 1% )。无效病例的主要原因为上颌窦口阻塞 (5例 )、筛窦术腔闭塞 (1例 )、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例 )、术腔反复生长囊泡、黏膜水肿、多分泌物 (2例 )。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较好方法 ,尽可能切除不可逆性病灶组织 ,避免损伤正常黏膜 ,术后系统用药和定期规范换药 ,是提高疾病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