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使用药物相关基因型指导的华法林初始给药剂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药物相关基因型计算华法林初始给药剂量,记录随访3个月内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的次数、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选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药物,结合2009年《欧洲肺动脉高压指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选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有59例,选择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有14例,选择吸入用伊洛前列素的有11例,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的有7例,联合伊洛前列素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的有7例。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选用方面,心功能Ⅱ级患者选用比例(33.3%)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7.4%)。各类特异性肺动脉治疗药物在肺动脉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分组中均有分布,且分布比例也相当,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选用特异性肺动脉治疗药物治疗时与心功能级别相关,与肺动脉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年患者应用头孢曲松过程中,发生肝脏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头孢曲松注射液的成年患者384例。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感染诊断、感染部位及其他合并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以及合并用药情况。依据头孢曲松使用剂量分为低剂量(≤2 g/d)组和高剂量(>2 g/d)组,比较两组患者DILI的发生率。将患者分为肝损害组和肝未损害组,分析两组头孢曲松应用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为66例(17.2%),低剂量组为318例(82.8%)。384例患者中,12例(3.1%)在使用头孢曲松期间发生DILI,高剂量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13.6% vs 0.9%;OR=16.58,95%CI 4.35~63.11,P<0.001);384例患者中,44例(11.4%)发生轻度肝脏损害,高剂量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25.8% vs 8.5%;OR=3.74,95%CI 1.90~7.3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高剂量头孢曲松(>2 g/d)是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OR=16.58,95%CI 4.36~63.11,P<0.001)。结论:应用高剂量头孢曲松(>2 g/d)的成人患者发生DILI的风险较大,是成人患者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微小RNA(micro-ribonucleic acid,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在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参与心肌细胞发育、增殖、凋亡等进程,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预后甚至治疗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目前miRNA在检测技术、机制研究及临床试验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就上述系列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全院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场所,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条件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包括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肠外营养(TPN)、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的静脉用药的配置,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6月201例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拟行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以及C反应蛋白、血糖、肝肾功能、心功能指标、合并疾病及联合用药等信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相关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住院期间共有23例(11.4%)发生了出血,178例(88.6%)未发生出血,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发生率为11.4%(23/201)。研究发现合并冠心病与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OR=4.013,95%CI(1.634,9.859)],此外,联合应用阿司匹林[P=0.001,OR=5.111, 95%CI(1.961,13.319)]或氯吡格雷[P=0.001,OR=5.490,95%CI(2.150,14.017)],其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合用氯吡格雷[P=0.029,OR=3.281, 95%CI(1.129,9.531)]和凝血酶原时间(PT)>13.0 s[P=0.034,OR=2.914,95%CI(1.082,7.851)]可显著增加利伐沙班相关的出血风险。结论:合并冠心病和联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联用氯吡格雷和PT>13.0 s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达比加群相关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应用某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于2014年11月-2016年7月期间517例接受达比加群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治疗药物等。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住院期间共有49例(9.5%)发生了出血,468例(90.5%)未发生出血。2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用药前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凝血指标以及合并高血脂症、肝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然而,出血事件往往倾向发生于老年以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肾功能不全是导致达比加群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肌酐>115μmol·L-1、估测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会显著增加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此外,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的出血风险,当联合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出血风险显著升高(OR=4.16,95%CI 2.07~8.37)。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达比加群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肌酐>115μmol·L-1,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以及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医院临床科室运用走动式管理模式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走动式管理主要走访的内容,比较实施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走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指标均呈现良好趋势,医技医师对于临床医师的满意度提高.临床医师、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于走动式管理的满意度高.结论:在医院临床科室实施走动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及临床医技科室间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和出血不良事件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HIS)收集2016年7月~2020年7月接受华法林治疗的126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症状体征(咳嗽、胸闷、咯血、是否长期卧床)、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凝血指标、血气分析)、治疗药物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可能影响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出血的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57例的治疗窗内时间百分比(TTR)≥58%,TTR达标率为45.23%。奥美拉唑[OR=3.717,95%CI(1.280,10.795),P=0.016]、茶碱制剂[OR=3.643,95%CI(1.327,10.004),P=0.012]及冠心病史[OR=0.158,95%CI(0.039,0.644),P=0.010]可显著影响华法林的抗凝质量。共有15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90%,年龄[OR=1.32,95%CI(1.035,1.682),P=0.025]及肾功能不全[OR=27,95%CI(6.165,118.256),P<0.001]可显著增加华法林的出血风险。结论: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有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药、茶碱制剂以及合并冠心病;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及肾功能不全。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关注上述因素,确保华法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冯洁  李晓烨 《上海医药》2017,(13):33-36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方法:收集98名住院接受治疗的肥厚性心肌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初次就诊和最近随访的症状、左室流出道阻力、血压、心率以及治疗药物并进行比较.结果:98例患者中梗阻性为62例,非梗阻性36例,平均随访的时间为(6.1±4.7)个月.扩张周围血管类药物ACEI/ARB应用的比例下降明显(54.1%vs 24.5%,P<0.001)以及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比例下降(21.4%vs 8.1%,P=0.009);而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比例增加明显(64.3%vs 79.6%,P=0.017).左室流出道阻力下降,心衰症状改善,血压分别由最初次就诊时的127/79 mmHg下降至123/72 mmHg.心率由最初次就诊时的71次/min下降至66次/min(P=0.032).结论:对于肥厚性心肌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