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63蛋白在人胚涎腺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涎腺上皮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干细胞存在的可能位置。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合法流产人胚24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10例,对切片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组织切片见涎腺发育从早期上皮芽增生分支形成树枝状上皮条索,然后形成管腔,最终分支末端细胞增生膨大分化为导管、肌上皮和腺泡细胞。P63的表达从胚胎早期上皮芽中的广泛阳性表达到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呈现区域化散在分布特征,正常成人涎腺中阳性表达细胞仅少量存在于闰管、分泌管、排泄管管壁基底侧。结论P63在维系涎腺上皮性干细胞的生存和分化状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成人涎腺上皮性干细胞仅少量存在于导管管壁基底侧。  相似文献   
2.
口腔肿瘤具有多样复杂性,肿瘤的发生机制不明。JAK/STAT信号通路是继Ras通路之后出现的又一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该通路能够传导多种细胞内信号,涉及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炎症及肿瘤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与口腔肿瘤发生和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上皮组织与间质通过复杂而精细的网络系统构成一个平衡的微生态体系,当各种因素导致恶性肿瘤发生时,原有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变异上皮及其邻近宿主间质会构成新的微生态体系.间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构成的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细胞的微环境不同于正常间质,称为反应性间质,表现为:ECM成分改变、微血管密度增加、炎症细胞数量增多和出现活化的成纤维细胞[1-2].这些活化的成纤维细胞被称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hlasts,CAF).在对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研究中发现,CAF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上皮细胞的命运,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侵袭和转移[3-6].  相似文献   
4.
颌骨软骨母细胞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颌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X线片表现、病理改变、鉴别诊断等方面对3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X线片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组织病理检查示大量软骨母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紧密而弥漫;软骨母细胞之间基质较少,可见少量软骨样基质且常伴钙化形成特征的“窗格样钙化”。结论颌骨软骨母细胞瘤需经组织病理确诊,临床上需与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六大核心能力出发培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而同等学力专硕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聚合临床和科研知识体系培养,两者培养模式具有相通性、互补性.研究以浙江大学口腔专业为例,通过选拔优秀口腔住院医师攻读同等学力专硕,在组织制度、入口选拔、培养内容、考评机制以及师资建设方面开展并轨培养实践探究,对我国毕业后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局部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腺体组织,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MMP-2及E-C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CD在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全部呈保留表达,而在46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E-CD明显呈异常表达(保留表达18/46,39.1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要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E-CD异常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随着TNM分期指数增高,MMP-2表达增强,E-CD的表达减弱.结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MP-2和E-CD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性病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病理科近10年30例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性病损的病例,复习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切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共同抗原及其类型。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SCP)20例(66.7%),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6例(20.0%),口腔黏膜局灶性上皮增生(foc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FEH)4例(13.3%)。HPV检测结果显示:HPV共同抗原阳性者占73.3%(22/30),其中SCP占75.0%(15/20),6例CA HPV共同抗原均为阳性,4例FEH中仅1例HPV共同抗原为阳性;HPV类型以高危型HPV16/18为主,占77.3%(17/22),其次是HPV6和HPV11。结论 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性病损与HPV感染关系密切,病毒类型以高危型HPV16/18为主,其病毒类型是否与成人(以HPV6、11为主)不同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MMP-2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与中央区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并分别与颈淋巴结转移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MMP-2表达,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P<0·01),呈条带状分布;口腔癌前沿区细胞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中央区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MMP-2 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浙江大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组系统研究了思政教育融入口腔组织病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并构建了一种课程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重点介绍了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以及浙江大学在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并对该课程体系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显示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评价等级为AAA(优秀), 95.5%(275/288)的学生对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表示认同。课程组认为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体现了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 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准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首要因素。本文旨在为口腔医学专业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