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动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mRNA及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并探讨与门静脉高压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 37例及外伤性脾破裂病人 17例 ,取脾门处脾动脉。原位杂交法检测PDGFmRNA的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TGF β的表达 ,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后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照组PDGFmRNA及TGF β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 ,门静脉高压组PDGFmRNA及TGF β表达均明显增强 ,为中到强阳性 ,平滑肌层有明显表达。图像光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 (PDGFmRNA :73 2 6± 12 35vs 18 2 7± 5 86 ,P <0 0 5 ;TGF β:6 5 36± 9 74vs 12 17± 6 5 5 ,P <0 0 5 )。结论 门静脉高压内脏血管PDGFmRNA及TGF β的表达增加可能为高动力循环、毒血症等引起的血管损伤所诱导 ,并可加重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及纤维化 ,在门静脉高压血管病变及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39例,胆汁性肝硬化9例,其他类型肝硬化8例;急症及择期手术129例,预防手术27例.结果 出血患者105例,手术止血率为98.1%(103/105).围术期病死率0.95%(1/105),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衰竭;预防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肝功能Child C级、血胆固醇<2.9 mmol/L、总胆红素>100 m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术后随访两年,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5.7%(6/105),预防手术无术后出血者,肝性脑病发生率1.3%(2/156).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上有明显的效果.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及断流彻底、术后早期抗凝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位脾切除术62例为研究组,传统脾切除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在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胰漏、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脾切除术比传统脾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更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巨脾的切除。  相似文献   
4.
对 34例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动静脉与 30例对照组织进行 HE染色 ,观察形态学变化 ;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并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脾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 ,内膜增厚 ,并发生玻璃样变。正常肝内外血管 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 ,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动静脉呈强阳性 ,定量分析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 :ICAM- 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和门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猪胆汁性肝纤维化活性及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猪胆汁性肝纤维化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活性改变,分析其在肝纤维化初始阶段的作用。方法 普通猪10头行胆总管结扎术(BDL)前和术后取其肝组织作样本自身对照,用原位杂交法研究MMP-2的mRNA表达改变;用酶图法研究MMP-2活性改变。结果 术后4周原位杂交显示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增多、增生、向肝细胞坏死区聚集、胞浆呈强阳性。术前组和术后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246±0.0090和0.0671±0.0091。酶图法表明MMP-2酶原表达是正常的1.68倍(51±6/86±11),活性升高至2.29倍(21±4/48±3),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猪胆汁性肝纤维化时HSC增生,其胞浆中MMP-2mRNA表达增多,酶活性增强,MMP-2在肝维化的早期参与ECM的重塑和肝小叶的改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4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照组只输入异体血。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异体输血量,术后血常规值及输血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自体血732 ml,共计17 568 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313 ml,共计9 400 ml;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人产生输血过敏症状。结论应用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地减少自体血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贲门及周围组织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组8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20只的贲门及周围组织行HIF-1α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其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术后30 d小网膜组织内出现小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术后60 d食管胃底组织肌层及黏膜下层新生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呈阴性或弱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1α和VEGF过度表达可能在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3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18例术前钳取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腹腔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年、3年、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88%、63%。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不同的分化程度间生存期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浸润肌层间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对无周围脏器及淋巴转移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LC)患者血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PLC患者、良性肝胆疾病及肝硬化患者外周静脉 (PV)及脾静脉 (SV)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细胞介素 4(IL 4)的含量。结果 PLC患者PV及SV血中TNF α、GM CSF含量 [(12 4.90± 48.81)ng/L ,(10 1.88± 47.2 4)ng/L ,(2 4.91± 12 .69)ng/L ,(2 2 .0 4± 12 .5 7)ng/L]低于良性病组 ,而IL 4含量 [(0 .92± 0 .3 6)ng/L ,(1.11± 0 .45 )ng/L]高于良性病组。Ⅱ、Ⅲ期PLC患者PV及SV血中TNF α、GM CSF含量低于Ⅰ期 ;IL 4含量高于Ⅰ期 ;Ⅱ、Ⅲ期PLC患者SV血中TNF α、GM CSF含量均低于PV血中含量 ,而SV血中IL 4含量则高于PV血中含量。结论 PLC患者机体存在着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中、晚期PLC患者血中Th1细胞因子含量下降、Th2细胞因子含量升高 ;这可能是导致P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晚期PLC患者的脾脏可能存在某些免疫抑制因素 ,并可能参与了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粘附因子 1(ICAM 1)在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部分细胞表达细胞间ICAM 1呈蛋白激酶C(PKC)依赖性。现对二者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一、PKC及其激活和抑制PKC存在于细胞浆 ,依赖钙、磷脂和二酰基甘油 (DAG)激活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多基因超家族 ,为信号传导中的关键部分。目前已分离纯化三大类、12个以上亚型 ,其作用十分广泛。目前认为无活性的PKC主要存在于胞浆中 ,活化的PKC与胞浆膜、细胞骨架、核和其它亚细胞结构相关联。许多化合物可以调节PKC活性 ,但缺少特异性 ,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