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P-AKI)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预后、影响因素及母亲与胎儿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孕产妇25875例。根据2012年KDIGO-AKI指南,纳入P-AKI患者66例,分为AKI1-3期;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及维持或进展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肾功能转归及母婴结局等。结果P-AKI 66例,发生率2.55‰。P-AKI病因:子痫/重度子痫前期38例(57.6%),梗阻性肾病4例(6.1%),HELLP综合征3例(4.5%)。合并慢性肾脏病31例(47.0%)。产妇死亡1例。产科并发症胎膜早破8例(12.1%),胎儿生长发育迟缓8例(12.1%),胎儿窘迫缓8例(12.1%),胎盘早剥6例(9.1%)。不良妊娠结局35例(50.0%),含早产、死产及流产。肾功能恢复34例(51.5%),部分恢复16例(24.2%),维持11例(16.7%),进展1例(1.5%),失访4例(6.1%)。各组年龄、肾脏基础疾病、基础肌酐水平及白蛋白水平影响急性肾损伤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子痫前期、尿路梗阻、HELLP综合征是P-AKI的主要病因。P-AKI母体预后及肾功能恢复尚可,但妊娠结局较差。需要提高对AKI在妊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改善母婴的短期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在各学科有交叉就诊现象,临床诊断易混淆。Castleman病又可伴有或继发出现全身多系统损害,故诊断需非常谨慎。本文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例SLE误诊Castleman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背景 铝在人体内的蓄积给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国内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铝水平的大规模调查尚不多见。目的 检测福建省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铝水平,探讨影响血清铝水平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三明市15所医院透析中心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共收集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449例,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清中铝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水平的因素。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铝水平为(18.34±6.16)μg/L,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57±0.45)μg/L(t=2.324,P<0.05)。52例(11.6%)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铝水平超过了国际肾脏病组织推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允许上限值(30 μg/L)。男性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铝水平为(18.45±6.48)μg/L,女性为(18.22±5.64)μ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8,P>0.05)。各透析中心透析液及所在城市饮用水铝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2、3.316,P<0.05)。服用磷结合剂、VitD制剂、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近期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铝水平高于未接受上述治疗患者(P<0.05)。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饮茶量、食加工面食比例者血清铝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食肉食比例患者血清铝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饮茶量、面食饮食、饮用水铝含量、每日尿量、透析频率、透析液铝含量、服用磷结合剂、服用VitD、注射EPO、输血为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铝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 福建省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铝负荷较高,饮食习惯、治疗措施及透析情况影响患者血清铝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倍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拮抗剂(ARB)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蛋白尿和延缓肾损害的疗效、安全性及差别。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口服洛汀新20mg/d,初始剂量10mg/d;B组口服科素亚100mg/d,初始剂量50mg/d;C组口服洛汀新10mg/d加科素亚50mg/d,初始剂量分别为5mg/d、25mg/d。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钾、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下降至130/80mmHg以下,治疗前后血压和伍用降压药平均种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组减少尿蛋白的总有效率均〉95%,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均无因副作用退出研究的病例。结论双倍剂量ACEI、ARB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多种病因导致的轻、中度蛋白尿有显著疗效,能延缓肾损害进程;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体内的水平,探讨血清 ICAM-1、AOPP 在 DK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cd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UAER200μg/min)20例(显性组),所有患者被诊断有DKD在3年以内(含3年),近3个月无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排除急慢性感染、各类肾炎、尿路感染、肾血管疾病,停用影响血小板药物如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1周,抽血时,血压控制在135/85 mm Hg以下。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内分泌代谢病,无心、肝、肾、脑病史。UAER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各组中 ICAM-1、AOPP 的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 ICAM-1、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组 ICAM-1、AOPP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 ICAM-1、AOPP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ICAM-1与AOPP呈正相关(r=0.770,P〈0.01),血清ICAM-1、AOPP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05、0.811,P〈0.01)。结论血清 ICAM1、AOPP 可成为 DKD 的早期预测因子,与 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KD,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DKD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DN的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UAER<20μg/min)31例(正常组)、微量清蛋白尿(20μg/min≤UAER<200μg/min)28例(微量组)、显性清蛋白尿(UAER≥200μg/min)30例(显性组)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各组中AOPP、ICAM-1、IL-1β的水平,微量组及显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3组糖尿病患者AOPP、ICAM-1、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性组AOPP、ICAM-1、IL-1β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AOPP、ICAM-1、IL-1β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AOPP、ICAM-1、IL-1β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AOPP、ICAM-1、IL-1β水平与UAER均呈正相关(P<0.01)。(2)微量组及显性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前后的UAER、血清AOPP、ICAM-1、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OPP、ICAM-1、IL-1β可成为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中有重要意义。辛伐他汀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抑制肾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细胞外基质沉积,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6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0~2005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院感染与肾脏病理类型、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激素使用时间长短及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3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医院感染率与肾脏病理类型无关(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激素使用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P〈0.01),24h尿蛋白定量〉0.2g/(kg·d)时,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于24h尿蛋白≤0.2g/(kg·d)者(P〈0.01)。结论 医院感染率与肾脏病理类型无关,与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激素使用时间、24h尿蛋白定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多发于老年人,最容易累及肾脏,且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受累病理特征表现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肾炎,以往认为免疫荧光检查主要提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但近年来有报道,AAV肾脏免疫荧光上免疫复合物沉积并非罕见。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伴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AAV研究,对于老年AAV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治疗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目的 探讨合并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老年AAV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肾内科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AV患者56例,根据免疫荧光及电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分为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14例)和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42例),两组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特点及疗效。结果 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和寡免疫复合物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ANCA类型、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系统(BVAS)评分、肾脏受累、肺部受累、皮疹、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新月体>50%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肾小球硬化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患者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水平、新月体比例、间质纤维化比例高于寡免疫复合物组(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为9/14,寡免疫复合物组为76.2%(3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1)。结论 老年AAV患者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时提示更为严重的肾损害,肾脏病理上新月体比例更多,间质纤维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60例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透析组)、B组(透析加口服维生素E、丹参组)、C组(透析加大剂量维生素C预冲透析器联合维生素E、丹参组),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在第0、1、2、3个月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B、C三组血浆AOP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含量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B、C组AOPP也明显降低(P〈0.01),SOD明显升高(P〈0.01)。与B组同时间点比较,C组AOPP也明显降低(P〈0.01),SOD明显升高(P〈0.01)。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预处理透析器膜联合维生素E,丹参口服能减轻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