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α-D-核糖苷(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0-d-D-葡萄糖苷(5)、槲皮索-3-0-α-D-木糖苷(6)。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02-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评价了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潞党参为山西道地药材,其药效成分党参多糖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 Nannf.]。糖基转移酶是党参主要药效成分党参多糖和党参苷Ⅰ等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基于不同产地党参转录组数据,对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GO及KEGG功能注释、保守结构域分析、进化树分析及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索潞党参道地性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筛选鉴定出98个糖基转移酶基因,分属于GT family 1、GT family 2、GT family 90等家族。GO功能注释发现多属于分子功能中的催化活性条目。KEGG功能注释发现党参糖基转移酶主要参与聚糖生物以及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其中, GT family 1的4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保守结构域为:[X]-W-[2X]-Q-[3X]-[LH]-[5X]-[FLTHCGWNS]-[2X]-E-[4X]-[GVP]-[4X]-P-[4X]-Q-[2X]-[NAK]。通过与拟南芥的糖基转移酶序列比对分析,党参糖基转移酶主要位于拟南芥UGT73、72、85分支中。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党参CpUGT73AH2在潞党参植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党参多糖对脾虚模型小鼠的补脾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1.6、0.8、0.4 g/(kg·d)]和四君子汤组[30 g/(kg·d),以生药总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番泻叶溶液(0.4 g/d)构建脾虚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党参不同组织转录组特征,解析党参根中活性成分积累的遗传基础,为党参的高品质生产与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盛花期党参根、茎、叶、花不同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党参苷Ⅰ、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含量,利用RNA-Seq对不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筛选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党参不同组织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转录谱特征。结果 党参根中党参多糖及党参苷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党参根转录谱与茎、叶、花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基因表达聚类分析、GO、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黄酮类、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蔗糖淀粉代谢、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病原菌互作、MAPK级联信号传递、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盒(ABC)转运蛋白等途径。苯丙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根、花中表达量显著上调,ABC转运蛋白则多在花中高表达,党参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1-SST)、果聚糖1-外切水解酶(1-Feh)及大量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密切相关的胁迫响应基因等在党参根中显著上调表达。结论 党参根中活性成分含量与转录谱特征与茎、叶、花等组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同时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及活性成分菊粉型果聚糖、苯丙烷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根中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党参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利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硅胶薄层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采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从党参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7S,8S-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 ether(1/2),党参炔苷(3),苍术内酯Ⅲ(4),紫丁香苷(5),党参苷Ⅰ(6),党参吡咯烷鎓B(7)。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化合物1~7对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结论:化合物1和2为木脂素类中的新木脂素结构类型,为首次从党参属中分离得到,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对山西产槲寄生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 以磷酸可待因为对照品,溴甲酚绿为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17 nm处测定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 结果 在18-7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A=0.025 7 c 0.037 8(r=0.999 1);精密度RSD=0.076%;重复性RSD=2.2%;加样回收率98.2%,RSD=1.47%.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基源、产地对党参总多糖中低分子量果聚糖的影响。方法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潞党参、纹党参、白条党参、板桥党参总多糖及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潞党参、纹党参、白条党参、板桥党参总多糖主要分布于4.41×105~5.92×106、1.59×103、3.78×103 Da,其中潞党参中1.59×103、3.78×103 Da果聚糖峰面积没有显著差异;纹党参、白条党参中1.59×103、3.78×103 Da果聚糖峰面积有显著性差异,且1.59×103 Da高于3.78×103 Da;板桥党参中1.59×103、3.78×103 Da果聚糖峰面积有显著性差异,且3.78×103 Da高于1.59×103 Da果聚糖面积。各品种党参总多糖的主...  相似文献   
9.
柔毛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柔毛水杨梅( Geum japonicum Thunb. var. chinense F. Boll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柔毛水杨梅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结构分别鉴定为niga-ichigoside F1(1)、glucosyl tormentate (2)、euscaphic acid (3)、tormentic acid (4) 和-sitosterol(5)。化合物1~5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多棘海盘车硫酸甾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并用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多棘海盘车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3β-O-sulfated-cholest-5-ensodium salt(1),3β-O-sulfated-6α-ol-pregn-9(11)-en-20-one sodium salt(2),3β-O-sulfated-6α-ol-cholest-9(11)-en-23-one so-dium salt(3),3β-O-sulfated-6α,20β-diol-cholest-9(11)-en-23-one sodium salt(4),3β-O-sulfated-6α-ol-cholesta-9(11),20(22)-dien-23-one sodium salt(5),3β-O-sulfated-6α-ol-ergost-9(11)-en-23-one sodium salt(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星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